3月25日晚间,康希诺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46亿元,同比增加137.0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3.79亿元,亏损同比收窄74.45%。上市以来,持续亏损的康希诺,2021年凭借新冠疫苗扭亏为盈,随着新冠疫苗的竞争加剧、需求放缓,第二年便又陷入亏损,直至2024年,康希诺连续三年亏损。
流脑疫苗收入增长
2024年营业收入大增,主要系2023年同期受到新冠疫苗预估退货影响,当期冲减营业收入2.53亿元,如果剔除该影响,2023年同期康希诺实现营业收入6.10亿元,本报告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68%。此外,曼海欣作为国内市场上唯一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实现销量快速增长;同时,康希诺经营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
康希诺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为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收入。2024年实现疫苗产品销售收入8亿元,其中,流脑疫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41.31%,主要系曼海欣市场的精准布局推动持续放量,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此外,新增药品生产工艺研究开发业务确认收入2454.29万元。
对于亏损收窄的原因,康希诺表示,在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降本增效措施,经营效率提升,报告期内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资产减值损失也同比大幅减少,故亏损显著收窄。其中,去年的管理费用1.79亿元,同比下降37.62%;研发费用4.16亿元,同比下降34.78%。研发费用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康希诺研发全面转向非新冠创新疫苗项目,多款处于Ⅲ期及以后临床阶段的候选疫苗产品满足资本化条件,并确认开发支出所致。
多款产品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康希诺主要从事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上市产品包括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二价流脑结合疫苗美奈喜、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克威莎、吸入用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和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
康希诺于2019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2020年8月,又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首支“A+H”疫苗股。不过,自上市以来,公司仅在2021年实现盈利,其余年份均亏损。
2021年康希诺扭亏为盈,盈利逾19亿元,主要归功于其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克威莎的成功商业化。尤其是海外市场方面,2021年克威莎获准在境外多个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迅速打开了海外市场,当年的境外销售额达30.57亿元,同比增长480倍,占总营收比例达71.1%。
随着新冠疫苗需求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康希诺的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大幅下滑,而其他产品又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收入规模较小,2022年,康希诺便再度陷入亏损。2022年,康希诺营业收入10.35亿元,同比下滑75.94%;净利润-9.09亿元。
2023年,新冠疫苗红利消退的后遗症仍在持续。2023年康希诺营业收入仅3.57亿元,同比下滑65.49%,其中,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仅3663万元;净利润-14.8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3.04%。而亏损的原因主要源于新冠疫苗,包括新冠疫苗相关收入大幅下滑;基于新冠疫苗产品实际接种情况及对未来接种情况的预期冲减了相关收入;新冠疫苗产量较低,相关产线产能利用率不足,冗余产能对应的固定成本计入营业成本;考虑新冠疫苗相关存货和长期资产的未来使用计划,计提减值损失。
不过,康希诺很快找了新的收入增长点——流脑结合疫苗。2021年的6月和12月,美奈喜和曼海欣相继获批上市,并于2022年以后陆续实现商业化,2023年康希诺流脑疫苗实现销售收入约5.62亿元,同比增长约266.39%,2024年这一数字为7.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31%。
除了流脑结合疫苗,康希诺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i的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的扩龄申请、婴幼儿用吸附无细胞百(组分)白破联合疫苗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已经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此外,还布局了脊髓灰质炎、带状疱疹等疫苗。
海通证券指出,曼海欣为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MCV4(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市场竞争格局较好。2024年11月,MCV4扩龄申请获受理,如果申请能够顺利获批,将能有效接续MCV4现有前三针的增长,助力产品持续放量。康希诺百白破联合疫苗初现雏形,如果顺利获批上市,将进一步充实公司婴幼儿管线,并与现有产品形成协同作用。国内PCV13市场规模近70亿,国产产品销量快速上升,公司PCV13i有望第4家获批上市。
新京报记者刘旭
校对赵琳
(文章来源:新京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