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近日,“春咳”进入多发阶段,不少人感受到了这一类“春季限定困扰”。在止咳祛痰类药物中,中成药成为销售“主力军”。药师提醒:“春咳”不容小觑,如果迟迟不愈,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疾病。
药店:中成药很受欢迎
在止咳祛痰类药物中,中成药的市场表现十分不错。记者走访药店发现,包括白云山橘红痰咳煎膏、白云山橘红痰咳颗粒等在内的药物均被摆在了显眼货架上。
店内执业药师介绍,作为本土药物,这类药物非常受市场欢迎。据悉,用化橘红作为主要原料的这类中成药,其作用主要是理气祛痰,润肺止咳,可以用于感冒、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气喘。“以白云山橘红痰咳煎膏为例,其还具有消炎化痰止咳作用,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情况,也能有效减轻吸烟患者的夜间咳嗽症状。”该名执业药师表示,或是因为春季咳嗽人群增多,近期相关药物的销量也出现了明显增长。“药物都是本地生产,后续供应基本都有保证。”该名执业药师表示。

药师:“春咳”或多发于特殊人群
在大参林执业药师何黎敏看来,遵医嘱服药非常重要,个体差异、不同体质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春咳”也应根据个人情况用药;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建议咨询医生,避免药物间产生相互作用;如果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加重(如胸痛、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排除肺炎、哮喘等疾病。
此外,何黎敏还建议,市民可以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通过日常饮食调整预防“春咳”,比如可以在春季使用百合、银耳、莲子等食材煮粥或炖汤,川贝炖雪梨也是不错的选择。
乍暖还寒的春天昼夜温差依然较大,变幻莫测的天气让不少人出现咳嗽、嗓子不适等症状。大参林执业药师何黎敏表示,春季气温多变,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加快,在冷热交替过程中,呼吸道受到冷空气等因素刺激,容易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春咳”或多发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老人和体质较差的群体等。
怎样预防“春咳”?何黎敏提出了6大注意事项:第一,保持房间空气清新,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过于干燥或者潮湿,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第二,避免接触过敏原,春季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较多,外出时可戴口罩,减少过敏反应;第三,饮食调理,多喝水,保持喉咙湿润。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梨、蜂蜜、百合等;第四,适度运动,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咳嗽;第五,保持良好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增强免疫力;第六,注意保暖。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早晚气温较低。如果咳嗽持续或加重,伴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