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汽车报废更新及置换更新国家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地,汽车市场正掀起一波换新消费热潮。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持续加码促消费举措。日前,深圳市商务局联合相关部门正式印发《2025年深圳商务投促领域支持政策要点》,其中明确提出加大汽车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对通过报废更新方式换购小汽车的消费者,将给予1.5万至2万元不等的补贴;针对置换更新方式换购小汽车的消费者,则采取分档补贴形式,最高可享受1.5万元补贴。
据深圳市商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截至3月8日,全市"以旧换新"政策已带动家电及数码产品销售122万台,实现销售额38亿元;同时促进汽车销售1.5万辆,拉动汽车消费超过37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带动效应。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也为推动绿色消费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4S店销量攀升
自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汽车销量不断攀升。除深圳外,多个地方也陆续推出了以旧换新政策,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关注。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即便是工作日也有不少前来看车、试驾的消费者。“自比亚迪推出智驾版车型以来,很多客户都来看车。”周一下午,深圳龙岗区的一家比亚迪门店内,几款智驾版车型受到了追捧。销售人员表示:“最近多款新车上市,配置和价格都非常有竞争力,尤其是以旧换新政策加持,很多客户都觉得现在是换车的好时机。今年整体的销售环境非常乐观,消费者的热情也很高。”
在蔚来汽车的销售门店,也有不少消费者咨询。“以旧换新活动推出后,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蔚来中心销售人员介绍道,“很多用户通过线上咨询,也有不少直接到店详细了解置换政策。大家对新能源车的兴趣很高,尤其是我们的换电技术和售后服务,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
除了新能源汽车,BBA在内的豪华品牌也推出了不少活动。奥迪4S店销售人员表示:“以A3L为例,现在优惠力度很大,落地价可以做到17万元,性价比非常高。”奔驰4S店销售人员则提到:“目前大部分车型都有现车,优惠力度也很大。比如奔驰C260L运动版,分期支付的优惠价格可以做到13.5万,非常划算。”深圳标深沃尔沃4S店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店内优惠幅度较大,XC60优惠价格可以达到13万元,同时还可以享受沃尔沃的置换补贴以及厂家补贴。”
消费者对于这些优惠活动反响热烈。一位正在比亚迪门店看车的李先生表示:“我原本就打算换车,现在有了以旧换新政策,感觉更划算了。特别是比亚迪的智驾版,配置高,价格也合适,真的很吸引人。”另一位在看车的张女士也表示:“比亚迪的价格一直都很亲民,这次以旧换新政策让我觉得换车更实惠了,而且新出的车科技感很强,我很感兴趣。”
在沃尔沃店内,消费者则表示:“虽然新能源是现在的主流,但平时长途用车,还是想选燃油车型,沃尔沃安全性能高,并且优惠力度很大,落地价划算,现车也充足不用等,很方便。”
总的来说,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购车优惠,也进一步激活了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各大品牌都通过政策红利和自身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新能源汽车凭借智能化、科技感和环保特性成为市场热点,而传统豪华品牌则通过大幅优惠和现车供应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和实用性的需求。消费者的购车热情高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使得今年的汽车销售环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争抢中国汽车第一城
除通过政策刺激汽车消费外,多个省份也在加大汽车产业布局。
2023年8月,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深圳的汽车技术水平、场景应用和产业规模将位居全国前列。具体目标包括: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20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90万辆,成功卫冕“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凭借这一成绩,深圳有望进一步跻身“中国汽车第一城”。在业内看来,深圳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其在政策支持、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和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首先,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在这一背景下,深圳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土地供应等,吸引了大量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
其次,深圳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深圳在电池技术、电机控制、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深圳还拥有华为、比亚迪等一批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为深圳的汽车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与此同时,其他省份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例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上海依托其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吸引了特斯拉等国际巨头落户,并大力推动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北京则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广州则凭借其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和区位优势,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各地方积极发展汽车产业也表明了汽车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强大赋能效应。”汽车行业观察员赵永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汽车作为工业体系的“明珠”,对GDP、税收、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以深圳为例,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93.53万辆,占全国新能源产量的近四分之一,直接带动上下游千亿级产业链发展。而合肥通过引入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仅用五年便跻身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二城,这种产业爆发力对地方经济的提振堪称“现象级”。
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在赵永琪看来,产业竞争正从单一城市PK转向城市群协同作战。深圳与广州的“广深联动”、合肥与芜湖的“江淮一体化”正在重塑区域产业格局。同时,技术迭代将加速城市洗牌——如固态电池、自动驾驶等技术突破可能催生新的产业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开始探索“双向押注”策略,例如上海在巩固燃油车优势的同时,通过特斯拉布局新能源赛道,这种战略弹性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