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2024财年营收1456亿欧元 未来两年“重仓”中国市场掀智能产品“风暴”
2025年02月21日 13:44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2月20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梅赛德斯-奔驰”)方面获悉,梅赛德斯-奔驰在2024财年实现了稳健的业绩表现,并宣布了未来几年有关产品攻势和提升运营的计划以加强企业韧性。

  相关数据显示,梅赛德斯-奔驰2024年息税前利润(EBIT)为136亿欧元(2023年为197亿欧元),营业额为1456亿欧元(2023年为1524亿欧元)。

奔驰利润.png

  谈及未来的规划,梅赛德斯-奔驰方面对记者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梅赛德斯-奔驰不吝加大对新产品、新科技的投入,2024年全球研发投入高达97亿欧元,2025年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梅赛德斯-奔驰也将发起产品攻势。“从2025年起到2027年,梅赛德斯-奔驰将在全球掀起集团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产品和科技攻势,推出密集且丰富的全新和焕新产品,包括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专属的产品,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和驱动形式。”梅赛德斯-奔驰方面表示。

  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梅赛德斯-奔驰保持韧性发展,中国市场是关键。本土化是降低成本、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据悉,梅赛德斯-奔驰计划通过在本土供应链中实现零部件更深度的本土化,以降低10%的材料成本,并对经销商网络和本土生产的其他潜在调整进行评估。总体来看,到2027年,梅赛德斯-奔驰将有更多伴随“中国速度”的智能化产品投入市场,展现高韧性成长实力。

  在华交付超71.4万辆新车问鼎年度豪华销冠

  

  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llenius)表示:凭借卓越的产品和严格的成本控制,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在极具挑战性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了稳健的业绩表现。

  相关数据显示,梅赛德斯-奔驰2024年工业业务自由现金流达到92亿欧元(2023年为113亿欧元),主要是因为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业务的现金转换率(CCR)非常高。2024年年底工业业务净流动资产达到314亿欧元(2023年年底为311亿欧元),处在与2023年同一水平。尽管2024年有超过100亿欧元的股息支付和股票回购现金,集团仍表现出强劲的现金流能力。

  2024年乘用车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87亿欧元(2023年为143亿欧元),受到销量减少、净价降低和不利的车型组合等因素影响。2024年调整后销售利润率(RoS)为8.1%(2023年为12.6%)。研发成本保持在较高水平(2024年研发支出为87亿欧元),主要用于对未来平台和科技的投资,特别是对MB.OS的投资,而对固定资产(PP&E)的投资处在2023年相同水平。

  2024年轻型商务车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28亿欧元(2023年为31亿欧元),调整后销售利润率为14.6%(2023年为15.1%)。研发成本保持在较高水平(2024年研发支出为10亿欧元),主要用于对未来更灵活的轻型商务车新平台的投资,包含纯电车型的VAN.EA平台和燃油车型的VAN.CA平台。

  分红和股票回购政策方面,在将于2025年5月7日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会和监事会将建议每股分红为4.30欧元(2023年为5.30欧元)。梅赛德斯-奔驰决定在24个月之内回购价值不超过50亿欧元(不含手续费)的股份,前提是2005年5月的年度股东大会能够授权回购最高不超过10%的股票资本。

  此次财报中亮点颇多,例如豪华旗舰S级轿车是其所在细分市场的领航者,据悉,奔驰也继续在中国百万级及以上豪华细分市场独占鳌头。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携手经销商合作伙伴,向中国客户交付了超71.4万辆新车(含乘用车及轻型商务车),再次问鼎年度豪华品牌销量冠军。梅赛德斯-奔驰核心豪华产品矩阵持续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年度交付同比增长超6%;长轴距GLC SUV和长轴距C级车分别实现超40%和超10%的年度同比交付增长。

  2025起密集推新驶向高效电动化未来

  康林松表示:“为了确保公司在未来越发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我们正在采取措施使公司变得更精干、更迅速、更强大,并从全新CLA开始包括一系列密集新车型的产品攻势。”

  据了解,梅赛德斯-奔驰的此次产品攻势从2025年的全新CLA开始,随后,S级轿车将在2026年迎来全新改款升级,并推出全新纯电GLCSUV、全新纯电C级轿车,以及梅赛德斯-AMG品牌的数款纯电产品和高科技电气化内燃机产品。

  具体来看,全新CLA除了提供纯电车型,还将推出配备全新高科技4缸发动机的48V轻混车型,搭配电气化的8速双离合变速箱。全新纯电CLA运用了VISION EQXX概念车项目的科技成果,在续航里程、能耗和充电功率方面树立全新标杆。在产品力全面提升的同时,新生代豪华细分市场的产品组合将由7款精简至4款。

  全新纯电GLC SUV和全新纯电C级轿车的推出将进一步完善梅赛德斯-奔驰在核心豪华细分市场的纯电阵容。全新纯电E级轿车也将随后推出。

  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将继续遵循市场条件、相关基础设施及客户需求。随着陆续推出电动化车型,梅赛德斯-奔驰希望在2027年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份额超过30%。

  梅赛德斯-奔驰方面透露,通过聚焦产品组合中最具潜力的细分市场,梅赛德斯-奔驰将继续致力于在提高纯电车型占比的同时保持利润率。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韧性,梅赛德斯-奔驰开始实施全面的企业运营表现提升计划。通过一系列举措,梅赛德斯-奔驰旨在进一步释放直销渠道的增长潜力,将客户服务体验提升到新水平并强化营收质量。”梅赛德斯-奔驰方面表示。

  此外,梅赛德斯-奔驰将采取措施提高全球生产运营的效率和灵活性。公司计划在2027年将生产成本降低10%。以过去四年取得的重大进展为基础,公司将继续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应对材料成本问题,固定成本降低举措也将持续到2027年。

  全面拥抱AI与先进架构

  在智能化方面,梅赛德斯-奔驰也在加快脚步。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成员及首席技术官、负责研发和采购的薛夫铭(Markus Schfer)表示:“我们即将为客户推出一系列科技赋能的全新车型。所有这些产品都将是客户智能化生活的一部分,应用全集成技术堆栈、引入最新的AI技术。它们将集各种先进科技于一身,包括最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线控转向系统这样的创新科技。即将推出的全新CLA将拉开此次产品攻势的序幕。全新CLA是我们首款软件定义的车型,由我们自研的MB.OS架构驱动。之后,我们还会给大家带来全新纯电GLC SUV。这将是我们中型细分市场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客户十分期待的一款车型。”

  梅赛德斯-奔驰不断寻求创新突破,包括全新的线控转向系统和全集成技术堆栈,具备水冷的超级计算机。随全新CLA推出的不只有MB.OS架构,还有包含多智能体AI应用的MBUX虚拟助理。借助最新的大语言模型并融入交互AI和行为AI,MBUX虚拟助理将使人机交互更加主动和人性化。它甚至可以对最长一小时前的互动保有记忆,并自然地回答相关问题。

  MB.OS架构还支持进阶的智能驾驶技术,包括能够适应复杂城市交通的“无图”L2++全场景高阶智驾。这一功能将率先部署在中国和美国的全新CLA上;在法规允许后,也将在欧洲市场推出。目前,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正在提速,梅赛德斯-奔驰致力于到本年代末支持130公里/小时的车速。梅赛德斯-奔驰还是首个同时获准在北京开展L4级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的国际车企。

  随着全新CLA的发布,所有新款梅赛德斯-奔驰车型都将配备自研的、由AI赋能的梅赛德斯-奔驰MB.OS架构。这是一个覆盖芯片到云端,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舒适性、行车与充电的架构,能够完全控制所有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提供卓越的产品体验。MB.OS架构可扩展去适配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并为不同地区进行量身定制。例如,在欧美市场,导航将搭载谷歌地图;在中国将搭载高德地图;在韩国将使用TMAP地图。

  梅赛德斯-奔驰方面表示,由于大规模的产品发布计划,相关研发投资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然后从2026年起放缓。有关全新CLA、纯电GLC SUV、纯电C级轿车和AMG.EA车型的主要投资活动将在2027年年底前完成,更多车型也会陆续推出。由于减少了驱动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在纯电车型和高科技内燃机车型之间采用了智能模块化技术,内燃机技术领域的投资将维持在比较有限的水平。全新CLA的4缸发动机由梅赛德斯-奔驰独立开发和设计,产业化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协作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梅赛德斯-奔驰迎来中国生产20周年,开启本土化新篇章。中国研发团队在越来越多的全球研发项目中发挥主导作用,包括插混车全新电池组、全新后排娱乐系统、MB.OS操作系统的智驾和智舱功能。在汽车行业创新领域,梅赛德斯-奔驰与中国顶尖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事实上,中国研发网络在赋能梅赛德斯-奔驰提升产品智能化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复杂性和成本。为中国市场推出的产品将在本土进行研发,并搭载中国特有的应用程序和车机内容,包括专属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功能。作为全球产品攻势的一部分,未来将有7款专属车型在中国市场推出,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和驱动形式。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奔驰2024财年营收1456亿欧元 未来两年“重仓”中国市场掀智能产品“风暴”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