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系统生成的内容是否享有版权保护,美国政府机构在最新法规指引中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美国著作权局(USCO)本周发布的人工智能问题报告,对这一难题给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单纯向AI系统提供提示词的用户,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控制,使其成为输出内容的作者。

报告指出:“无论提示词被修改和重新提交多少次,最终输出展现的是用户对AI系统解释的接受,并不意味着用户对AI系统的表达享有著作权。”
美国著作权局举例称,以目前广泛商用的“文生图”应用为例,使用者在输入提示词时可能反映出了某些想法或者概念,但无法控制最终表达的结果。在现实情况中,AI会在内部对提示词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改。
下图以生成一张“穿着长袍、戴眼镜、读报纸、抽烟斗的猫”为例,使用者并没有明确图像中的细节,例如猫是什么颜色、什么姿势、具体穿什么衣服,这些都是AI系统自行填补的内容。

(来源:USCO)
这一解释,也意味着像《太空歌剧院》这样的知名AI作品,将继续无缘在美国申请版权。这张图片使用Midjourney创作,作者为了申请版权,已经与美国著作权局斗争两年有余。

(Thétre D'opéra Spatial,来源:Jason M. Allen)
在这份指引中,美国著作权局也同时明确,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并不一定会影响作品受到法律保护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逐案分析。
美国著作权局举例称,艺术家如果将自己的作品输入到AI系统里进行调整,例如为插图增加3D效果。作品中的AIGC元素依然无法申请版权,但如果原始作品能够被识别,其中“可感知的人类表达”仍然受到版权保护。

(来源:USCO)
更进一步的是,如果人类对AI生成的作品进行显著的创意修改,那么整部作品都能获得版权保护。例如一部漫画中含有AI生成的图像,只要人类对这些图像进行编排,并与人类撰写的文本配对,整部漫画都能受到保护。电影也是同理,包含AI特效的电影可以申请版权保护,即使AI特效本身并不受到保护。
美国著作权局并不否认,未来可能有一天,人工智能系统会发展到允许用户对输出过程施加极其多的控制,以至于系统本身的贡献变得机械或呆板,但截至目前科技的发展并没有走到这一步。
(文章来源:财联社)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