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IPO的澎立生物选择“卖身”
2025年01月17日 20:10
来源: 界面新闻
2人评论
1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K图 688293_0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1月17日,奥浦迈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澎立生物的控制权,交易正处于筹划阶段,交易双方尚未签署正式协议,交易方案存在不确定性。

  另外,前述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奥浦迈公司股票拟于1月17日(星期五)开市起停牌,停牌时间不超5个交易日。停牌前,该公司报39.16元/股,总市值为44.47亿元。

  1月17日午后,对于奥浦迈收购澎立生物的原因,奥浦迈方面向界面新闻回应称,相关信息请参阅企业公告,公司后续会及时披露事件进展。

  从产业环境上看,随着国内IPO的收紧,收并购成为了资本退出创新药产业的另一种方式。

  据澎立生物2023年3月的招股书,该企业的股东可谓是星光璀璨,包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多知名家机构参与其中;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红杉恒辰持股7.72%,高瓴辰钧、高瓴祈睿、高瓴梁恒分别持股4.05%、1.13%、1.13%。

  公开信息显示,澎立生物的全称为“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7日,是一家临床前CRO(医药研发外包)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段继峰。2023年,澎立生物曾有过科创板IPO计划,但随后失败。

  在业绩体量上,和诸多CXO公司相比,澎立生物体量一般,属于“小而美”的CXO公司。2019年-2021年,澎立生物的营收为6780.55万元、1.11亿元、1.9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86.14万元、1452.82万元、3740.31万元。

  不过,虽然业绩体量不大,但澎立生物属于专业型的CRO,企业业务主要聚焦在免疫炎症及肿瘤免疫领域。

  澎立生物2023年10月的问询回复显示,截至2023年5月,在免疫炎症领域,国内I类新药IND的数量271个,澎立生物服务了50个,其中同类首创药物项目41个,澎立生物服务了14个;同一时期,在肿瘤免疫领域,国内I类新药IND的数量269个,澎立生物服务了34个,其中同类首创药物项目60个,澎立生物服务了21个。

  另外,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2 年,澎立生物分别占据国内临床前药效学市场份额的2.4%。据此也可发现,由于业绩体量一般,澎立生物的市场份额和头部企业存在差距。

  另外,市场对于澎立生物的另一个关注点在于,该公司的股权转让十分频繁。同时,实控人转股套利的动作也屡遭质疑。

  据招股书显示,澎立生物最早由PL HK全资持有,段继峰是公司实控人;后来在2019年1月拥有了五个股东——PL HK、谷笙投资、上海景数、杭州泰格、南通景旭,持股比例为64%、16.36%、12.96%、6.55%、0.13%。

  招股书还显示,在2019年-2022年9月末,澎立生物一共经历了6次股权转让、9次增资、1次股份制改造及1次注册资本币种变更;在2022年3月第八次增资后,这家公司的司投后估值为32亿元。

  从业务上来看,奥浦迈和澎立生物算是同行,它们同处于CXO(指医药研发外包)领域。不过,目前国内的CXO产业已处在高速发展之后的调整期。

  在行业中,奥浦迈的标签为“国产培养基龙头”,或是“培养基第一股”,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为肖志华。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于2022年上市。

  据《文汇报》,肖志华在2013年回国后加入了睿智化学,负责细胞培养工艺开发和中试生产,由于国内细胞培养基产业长期高度依赖进口产品,肖志华决定自己开发国产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并提供生物制药的委托开发生产服务(CDMO),这也奠定了公司后续的基本业务结构。

  在过去的创新药红利期,国内生物制药企业推进研发管线、持续开发国产单抗刺激了培养基的需求,而由于国产基础培养基的价格大约是同类进口产品的一半,这就给了国产培养基企业以发展机会。

  不过,据西南证券2022年10月研报,中国培养基市场仍然被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旗下的Gibco品牌、思拓帆(Cytiva)旗下的Hyclone品牌以及默克(Merck)三大进口厂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产品牌中,除了奥浦迈,澳斯康是另一家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公司。另据中国经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澳斯康的IPO在2024年初终止。

  自2021年以后,奥浦迈都实现了2亿元之上的营收,并在2022年创下业绩高峰。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该公司的营收为1.25亿元、2.13亿元、2.94亿元、2.4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0.6亿元、1.05亿元、0.54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奥浦迈实现营收2.16亿元,同比增长25.73%;实现归母净利润2723.48万元,同比下降36.93%。另外,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末,奥浦迈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4亿元。

  另在1月17日晚间,奥浦迈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2033.22万元,同比下降62.37%;同一时期,由于奥浦迈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产能利用率低、CDMO业务订单增长速度和项目执行进度不符合预期等原因,公司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共计1644.67万元。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责任编辑:3
原标题:无法IPO的澎立生物选择“卖身”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2025-01-17 22:41:48 来自 浙江
这个业绩,雷炸了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2025-01-17 21:17:50 来自 上海
买到一个雷,CDMO的价格战比光伏还厉害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