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驻穗记者张莹)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人工智能”相关话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以深圳为首的广东人工智能发展居全国第一方阵,核心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6年内经历了超六倍的快速增长,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国第一,已经初步构建起“软硬件开发+核心技术研发+行业领域智能化”的全产业链条。
具体在深圳,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2200余家,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形成了涵盖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云天励飞、元象科技等高成长性企业,以及一大批初创企业的“雁阵式”梯队。上月印发的《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以超常规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深圳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建设。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在《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培育壮大广东新兴产业》集体提案指出,为促进广东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持续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旗舰项目,围绕高端AI芯片、算法架构、大模型等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芯片计算能力,降低芯片生产成本。
提案建议,广东要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进深圳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人工智能重要科研平台,联合港澳优势科研力量形成“创新联合体”,开展前沿性、颠覆性研究;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构建“芯片+算力+模型+场景+生态”的全链条赋能能力和创新应用,推进国产软硬件及应用场景开发适配。支持光明实验室优化升级,依托“鹏城云脑III”联合华为公司共同打造国产算力生态。
在省内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人工智能学院。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间的大交叉、大融合,吸引国内知名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多渠道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民革广东省委会《关于拓展“AI+制造”应用场景,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提出,不少地方政府或企业都存在AI“一窝蜂”现象,高估技术升级改造带来经济效益,而忽视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建议要结合各行各业特点、AI技术发展情况,客观调研企业开展AI改造必要性、可行性,科学评估升级成本和效益,防止过热现象。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