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展银发经济,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把握银发经济的“金色机遇”,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热议话题。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表示,养老领域并非是“赚快钱”的领域,银发经济市场的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建议从机制入手,建立产业引导基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康养产业投资。
“上海银发经济发展面临着‘政热企冷’的现状,银发经济产业自主参与度不强。”汪泓告诉记者,除了日常衣食住行的刚需,丰富的文娱活动及心理咨询等精神娱乐活动也日益成为上海老年人的迫切需求,但需求的激发还存在着不少阻碍。
“银发经济兼具市场性和公益性,其本身福利性大、利润小、风险大。”她表示,银发经济涉及的产品和服务往往需要较高的前期投入。无论是养老设施的建设、老年房地产的开发,还是老年护理服务业的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还包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以养老机构的建设为例,从立项规划到机构养老项目的组建,需要至少一年时间,而从养老机构正常开始运营到产生利润则更久,需要3-5年时间。总体而言,养老领域并非是‘赚快钱’的领域,且抗风险能力有限。”汪泓说,再加上由于老年人群体在消费习惯、支付能力等方面与年轻人群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在银发经济市场中的收益往往不会在短期内显现。相反,企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营和市场培育,才能逐渐实现盈利。
此外,尽管“银发经济”出现已久,但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银发经济的市场准入、运营管理和退出机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冒名顶替、虚假产品等问题屡见不鲜,侵犯了老年人群体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银发经济的市场信任度。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拉动上海银发经济进入2.0时代?汪泓建议,上海可以发挥金融中心的作用,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鼓励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发更多优质养老金融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投资选择。这也是推动养老产业和市场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激励多元主体参与银发经济建设的积极举措。
同时,建议上海建立多元化投资组合机制,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康养产业投资。“建立产业引导基金,要聚焦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引进优质平台经济型企业,推动康养服务供需对接。目前,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平台已开始布局康养服务领域,提供在线问诊、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
此外,上海还应该坚持数字化思维,深化科技赋能养老,借助现代技术整合资源,开展养老服务创新。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先进技术,实现使用权分享等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居家助老和老年健康服务的自主创新能力。当然,为老服务不仅需要科技,还需要温情,所以在人才培养上也要下功夫。她建议上海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国家标准,以试点方式完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培养更多高级别职业技能养老服务人才。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