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牧业大市,如何依托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在引项目扩投资方面做文章,迈向现代农牧业强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把重点放在了“玉米”和“肉牛”上,将这一“粮”一“畜”作为当地加快打造现代农牧业强市的关键。
“想要高产就要密植,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引进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后,每亩地能多种2000株左右的玉米。我想把玉米高产密植技术推广出去,由我指导他们科学化种植,争取一亩地增产500斤粮,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通辽市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马忠臣信心满满地说。
2024年,通辽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194.1亿斤,比上年增加5.1亿斤,增幅2.7%;粮食单产1018.8斤/亩,比上年增加20.4斤/亩,增幅2.1%,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二十一连丰”。万亩、十万亩、百万亩单产均破全国粮食主产区纪录。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开鲁县林业工作站站长孙世民认为,要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国家超长期国债项目,弥补产业发展资金缺口。在做好一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一产提质增效的同时,抓紧建设农畜产品二产三产加工、销售基础设施,为今后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高质量完成党中央交给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任务,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肉牛产业是通辽一张闪亮的名片。作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全市肉牛年交易量达到150万头,交易数量居全国前列。目前,通辽市拥有7个大型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规模达150万头以上,交易额150亿元以上。
2024年,通辽市加快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全市牛存栏395.5万头,屠宰加工8.55万头、增长39.3%,“通辽牛肉”品牌价值达271.6亿元,稳居全国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首;引进实施产业链项目50个,牛肉产品销售突破50亿元。
作为通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能不能把牛养好,把牛产业做强,关乎几十万农牧民的生计。在通辽召开的第十七届(2024)牛业发展大会上,通辽市提出了“破局之策”:做好种群繁育、做大屠宰加工、做强品牌效应,加快推进从“卖肉牛”向“卖牛肉”“卖牛肉食品”转变,继续向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迈进。
“通辽市是我国重要的牛肉主产区,发展牛产业也是农牧民的主要经济增收来源之一。西门塔尔品种牛被国家确定为优良乳肉兼用型品种,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品牌价值、核心竞争力,品质、口感被全国各地消费者广泛认可。”自治区人大代表、扎鲁特旗鸿运市政公司工人张海亮建议,进一步加大良种推广和冻精补贴的力度,完善良种推广体系,实现肉牛冷配改良全覆盖。同时提升牛肉附加值,从现代化屠宰、精细化分割设备及技术、产品开发及升级等多方面入手,深耕牛肉精深加工,延伸肉牛产业链。(经济日报记者余健)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