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发展银发经济成为大力提振消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北京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2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在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等多个代表团小组会上,发展银发经济等相关话题讨论热烈,代表们表示,希望在相关领域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提高银发经济的“含金量”。
北京市人大代表、惠佳丰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磊:目前养老机构的供给出现了供需错配
“高档型养老机构过多,而真正普惠养老机构太少”,在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及养老机构,不少人大代表如是说。张磊认为,相比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目前养老机构的供给出现了错配。市场上涌现的大量高端和低端养老机构无法真正满足普通老年人的需求。
张磊表示,此前,民政部也多次发声提出,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如果能通过政策倾斜,让更多普惠型养老机构获得规模化发展,也就能逐步解决北京养老机构的供需错配问题。
张磊还提到,普惠养老概念已获消费者普遍认可,但目前缺乏明确的标准去定义普惠养老机构。许多高收费养老机构打着普惠养老的名义,获得了大量房屋租赁、运营补贴等政策扶持,挤占了真正做普惠养老机构的生存空间。《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显示,5000—6000元档的养老机构入住人数达到峰值。6000—7000元档的养老机构拥有最高的入住率。这意味着,考虑到北京不同区的经济发展水平,4000—7000元应该才能被视为普惠型养老机构。
对此,张磊建议通过收费标准来明确普惠养老机构定义。考虑到不同地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不同,也可以将收费标准与北京各区的老年人收入挂钩,进而以此标准定义普惠型养老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机制,加大设施建设和场地供给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营可持续的普惠养老服务。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田蓉:建议构建“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在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新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月15日,田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就提到了关于构建“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议。
近年来,北京市陆续发布相关政策,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在政策的引领下,医院、社区、养老机构等各部门积极行动推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
不过,在田蓉看来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养老机构无统一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规范,二级医院尚未积极加入到老年康养规划,社区卫生机构因自身条件、人员受限,疲于应付。对此,田蓉建议建立以1家三级老年医院为龙头、17家区级老年医院为骨干、N家社区卫生机构为依托及纽带、X家养老机构为补充、居家养老为基础的上下联动、紧密联系的医疗康养服务体系,可建立维度不同但标准一致的规范,做到各司其职,能有效打破碎片化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
田蓉指出,通过构建上述1+17+N+X的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形成服务于老年人群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可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维度、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实现不同维度、统一标准、垂直管理且辐射全面的老年医养结合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防控、急性医疗、中期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医养结合等多层次、连续性的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更好构建也能进一步培育银发经济。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石松:科技赋能养老服务仍有提升空间
关于银发经济,黄石松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金融创新加持下,一些老龄化先行国家实现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全面转型,实现了老年健康服务资源从以医院为主体向社区居家聚焦的重构,从而系统性降低了养老服务成本,提升了全行业生产率水平,带动了养老服务市场的供需两旺和银发经济的发展。不过,当前北京市科技赋能养老服务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黄石松表示,养老服务被认为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政府和企业对科技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和效能认识不足,支持性政策不足,数智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共建共享的生态链难以形成。
对此,黄石松建议,研究出台综合性政策,支持养老机构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通过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及现有资金来源支持养老机构对护理类、功能代偿类、康复训练类、健康监测类、消防安全类设备实施更新改造,支持养老机构智慧化服务平台升级,鼓励养老机构主动接入北京养老服务网、区域养老中心云平台等政府数字平台。
北京商报记者马换换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