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2025年01月15日 10:31
来源: 中宏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1月4日召开工作会议,确定并对外公布了2025年重点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央行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并注重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期降息降准。过去一年中,央行分别在2月和9月进行了两轮降准,有效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以提振经济;在2月、7月和10月进行了三轮降息,促进居民贷款和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央行新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支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重点领域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新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新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以应对受灾地区重建需求。重要领域再贷款额度的增加有效刺激普惠小微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等相关贷款增速高于同期,为推动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总体来看,央行在2024年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力点精确、力度适中,能够抓住我国经济薄弱点带动增长。2025年,央行工作重点将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基调,继续引导资金着力于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并通过择期降息降准的方式维持刺激流动性释放,降低融资成本,引导资金流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点和薄弱点,从而达到补短板促内需的最终目标。

  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融“五篇大文章”奠定了金融业发展的主基调,深化金融改革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央行将利用一系列结构性货币工具,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加大工具支持力度;优化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完善绿色金融评估;提高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银发经济的支持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整合数字资源,大力发展数字金融,通过海量数据运用和运用场景搭建感知金融需求,兼顾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保证货币政策工具覆盖面广度的同时,央行也将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的形式,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相结合的工具使用模式,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025年,央行将致力于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尤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消费促进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丰富金融产品,支持企业通过股市和债市等多市场获得融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本年度,央行将金融风险化解的重点放在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化解和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三个维度。为合理推进中小银行风险处置,结合现有风险特点,应采用先进技术精准评估中小银行风险,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严格的治理体系,同时拓宽资本获得渠道,对于较高风险的银行应加快改制重组,确保中小银行的风险可控。

  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化解是202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现阶段已取得积极成效。制度设计方面,央行搭建并持续优化了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政策框架,建立常态化统计监测系统,明确融资平台退出政策安排,显著压降债务规模和平台数量。政策工具方面,央行使用和创设了多种货币工具,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调节力度,并覆盖更多金融领域场景。自2024年8月起,央行开展了人民银行发行国债买卖业务,并逐步扩大净买入规模。截至2024年底,央行共开展了五次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共计净买入债券面值10000亿元。2025年,央行将继续通过支持金融机构接续、重组和债务置换等多种方式缓解地方存量债务压力,有序实现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退出,有效避免债务“爆雷”。

  央行也在房地产市场做出了重大举措,以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过去一年,央行对房地产利率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包括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按季动态调整首套房贷利率政策、降低二套房贷利率下限等。上述措施有效降低借款人利息压力,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维稳房地产市场有着重大意义。

  总体而言,央行会议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明确了下一年的工作重心,针对各方面工作都作出了清晰的决策部署,表明其拉动内需、提振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的决心。(作者:何青,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24XNN005]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中宏网)

文章来源:中宏网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