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在加速推进。记者获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徽省共组织走访小微企业291万户(申报33.5万户),推荐小微企业23.7万户;全省累计授信1923亿元、15.9万户次;累计新发放贷款1488亿元、15.1万户次,其中,无还本续贷270亿元、1.3万户,首贷88亿元、2681户,信用贷款508亿元。
2024年10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有关工作。该机制的核心是加强央地联动,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从供需两端发力,搭建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
“在国家层面,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和银行机构共同参与,负责总体统筹调度。”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说,在地方层面,省、市、区县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细化方案,做好各项工作任务在本地的落地。“特别是在区县层面,要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开展企业走访、需求摸排和融资推荐。”丛林说,区县是最贴近基层的,也是最了解企业的,是机制落地见效的抓手和基本单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和省发展改革委联动,第一时间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周左右,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省、市、区县三级联动机制建立到位、有效运转;不到一个月,省、市、区县三级政府层面的机制和专班也搭建完成。为了确保机制长期、规范运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与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安徽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及配套操作手册,规范“全面摸排—初步筛选—审核确认—授信审查—闭环落实”的工作流程,对省、市两级金融监管部门以及银行机构开展尽职免责、续贷、统计等培训,便于基层掌握操作。
在走访小微企业、摸排融资需求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业务的难点、痛点,多项创新举措陆续出现。“此前,小微企业申报融资信息的流程比较繁琐,我们尝试通过手机扫码的形式,让企业直接填报信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说,安徽创新推出“走访码”,并依托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利用市场监管、统计数据等资源,“织”出了全省的小微企业名录库,再用大数据筛选出“走访清单”,直发区县,通过线下走访再校验,实现“线上实时填报、线下走访校验”双线并行。
除了渠道创新,融资场景创新也受到多家金融机构的重视。“通过场景金融,我们力求寻找普惠金融的突破口。”浙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在四川省成都市,川粮、川猪、川茶、川菜等区域生态特色产业各具优势,浙商银行为此定制了10余个场景化集群项目,努力让信贷资金直达产业生态场景内的小微企业。以生猪养殖行业为例,浙商银行成都分行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出场景金融产品“浙商饲料贷”,借助大数据,结合养殖户与核心企业的真实交易情况,对养殖户提供信用贷款支持,目前已为核心企业下游养殖户提供授信近6000万元。截至2024年12月末,浙商银行已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荐清单内的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超380亿元。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还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大“无还本续贷”服务力度,以期缓解小微企业的转贷压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目前,浙商银行台州分行已将“无还本续贷”政策嵌入工作机制,推出“全自动续贷、全自助审批、半人工干预”三类简化服务模式,客户经理主动对年内即将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进行电话回访,为企业提供续贷服务,目前已为清单内的717户小微经营主体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金额合计23.5亿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