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持续擦亮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全面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施颖秀本次上会就带来了关于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加强中小微企业获得感的建议。此外,作为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院长,施颖秀履职八年来持续关注养老,今年也带来了关于老残家庭权益保障的一系列建议。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施颖秀。
施颖秀表示,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从1.0—6.0版,已推出1200余项举措。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资源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一些政策文件对中小微企业不够平等,欠缺灵活性,有些政策由于信息不对等,需要企业自主申请,不能将政策打包送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不够规范,不同职能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各自为政,致使企业面临多重检查,以及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等。
针对以上问题,施颖秀建议,在政策落实上以行业为抓手,精准发力,确保惠及中小企业。深入了解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领域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使政策能够有的放矢。例如,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投入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支持;对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重点在社保补贴、用工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
她表示,建立高效的政策传导机制至关重要,完善政策执行的监督评估机制不可或缺。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避免政策在传达过程中出现 “中梗阻” 现象。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中小企业的实际获得感为重要衡量标准,对政策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和完善政策,确保政策始终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真正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施颖秀建议,实施包容性监管,鼓励中小企业勇于创新、敢于尝试。认识到创新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对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遭遇的失败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企业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出发,营造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