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如何发力?攻坚关键任务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2025年01月14日 18: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1月13日在京召开。

  对于2025年科技工作怎么干,会议提出从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加强统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一,体现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

  在科技各方面工作中,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又极为重要。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改革方面有新提法、新亮点。

  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

  2023年,党中央成立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科学技术部,实现了国家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的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重组后的科技部职能更加集中,工作重心向科技创新和科学基础研究倾斜,在解决‘卡脖子’技术方面还会进一步发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对于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强化与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基础设施统筹部署,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

  公开信息显示,推动“实验室+大装置”互促共进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要经验。大部分国家实验室均已谋划或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比如,张江国家实验室形成了以上海光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组成的光子科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近期一系列举措显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在加快对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基础设施统筹部署。

  2025年1月12日,清华南口国重基地项目一期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及配套办公用房、接待展示中心交付清华大学。未来,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还将继续承接10余个清华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投用后,将成为清华大学有组织科研力量最集中的科研基地。

  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市怀柔区两会上,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怀柔科学城围绕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信息与智能5大科学方向,已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项目,包括6个大装置、17个科教基础设施、14个交叉研究平台,是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强的地区之一。

  据报道,聚集在怀柔的科研人员已达2.5万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哈·穆鲁入驻激光加速中心,在怀诺奖级科学家19位、两院院士78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位、新增科研人员2500余名。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会议指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需求导向,健全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2024年12月26日,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江苏揭牌。“区域中心在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中非常重要,主管部门希望发挥区域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汇聚政、产、学、研、金等各方资源,帮助高校与企业建立常态化的对接服务机制,把科技成果带到公司来,把产业需求带回学校去。”一位接近政策层的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苏州睿尔思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来自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公司研发了一款塑料母粒,已在农业大棚薄膜领域实现产业化。

  公司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这项技术还可以用来生产光伏电池的胶膜助剂,但目前存在成果转化的障碍。“实验室的产能满足不了产业化需求,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企业合作。”他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近日表示,科技创新是源头,产业创新是载体,金融创新是催化剂,关系到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就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但他指出,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不完全匹配,科技创新风险大而金融机构追求稳定收益,科技企业需要“长钱”而金融机构倾向于提供“短钱”,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小钱”而金融机构习惯于给“大钱”,科技企业“重研发、轻资产”而金融机构倾向于抵押融资。

  导致科技与产业存在堵点的还有人的因素。“高校科研人员手中确定存在很多‘沉睡专利’,这些成果止于科研,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校缺少转化激励政策,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面临较大的‘非升即走’的压力,以及科研人员想转化却不会转化等。”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徐啸说。

  会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目前,国内高校已成立了一支技术经理人队伍。徐啸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除了担任中心副主任这个行政职务,还有副研究员职称。这深度拓展了技术经理人队伍的人才成长路径。

  “高校科研人员往往是学术思维,企业往往是产业思维,在进行成果转化时,双方容易出现沟通不畅。这要求技术经理人要具备和企业家、科研人员深度对话的能力,是懂政策、金融、技术、法律、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复合型人才。”徐啸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21解读|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如何发力?攻坚关键任务,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