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欧盟在《新莱比锡宪章》中提出了“生产型城市”的概念,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小型特色生产商和科技初创企业能够“回归都市、嵌入社区”。
为何在城市中心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会成为欧洲众多城市的共识?原因并不难猜,其目的在于保持城区的创造性活力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中国,经历超过40年的快速城市化后,核心城市传统中心区与千里之外的欧洲城区一样,需要在一轮轮产业迁移中重新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尝试建设独有特色的“生产型城市”。
不少城市已有规划,上海在2035年城市规划中提出“在主城区内优先发展高附加值都市型工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广州天河首次在“十四五”规划中将现代都市工业列为该区的主导产业……
深圳罗湖,曾经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2021年第八次党代会便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在2025年年初更新了其“产业愿景”。
1月10日召开的罗湖区八届三次党代会上,罗湖一口气发布了传统优势产业“攀升计划”、 特色产业“登峰计划”、新兴产业“倍增计划”、 未来产业“苗圃计划”四大产业计划,力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重塑动能、培育势能。”
中国的核心城市传统中心区如何突破发展瓶颈,罗湖或将给出一个新解法。
(罗湖城区;图源/罗湖发布)
传统核心区开始嵌套“AI城市”
2024年年底,深圳年度全球招商大会上,罗湖签约了39个项目,数量不算显眼。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中超过6成来自人工智能、低空空天、生命健康等战新领域,南航通航、九章云极、江原创芯、58同城、蓝箭航天等各领域头部企业在列。
就在几个月前,罗湖出台了《罗湖区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十条措施》(简称“罗湖AI十条”),并推出了一批“AI+”应用场景需求,覆盖城区治理、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等19个细分领域、49个创新应用场景。
打造“AI城市”只是罗湖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未来产业“苗圃计划”中的一环,此次罗湖党代会上再次传递出大力发展战新产业的强烈信号。
今年党代会上,罗湖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主攻赛道”,提出力争创新载体数量、战新企业数量、产业增加值增速“两年倍增”,产业营收总规模、GDP占比“三年倍增”。具体来看,罗湖将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算力、场景等支持,建设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打造低空载人、载物、无人机公共服务起降点“三张网”等。
在细胞与基因、空天信息、具身智能机器人、6G网络设备等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罗湖提出将紧跟全球产业科技发展前沿,加快政策布局、空间布局、平台布局,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
(清水河红岗创新广场二期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效果图;图源/罗湖发布)
事实上,自2021年罗湖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罗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呈现连年增长的态势。
2023年,罗湖战新企业增加到936家,两年平均增长24.3%,高于深圳全市11.4%的平均增速。罗湖区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罗湖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2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近三年,罗湖战新企业数量增长超过50%。
战新产业或者说是先进制造业将在罗湖的经济版图中占到什么样的地位?
对于罗湖来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必要之举。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罗湖之所以加紧布局战新产业,目的在于提高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024年罗湖提出重点发展“2+2+N”产业集群,瞄准的是位于产业链中高端的制造业领域。今年党代会上,其更明确地给出了发展目标和差异性的发展规划。
罗湖的企业也行动起来,罗湖2024年引进的江原创芯将在此建设江原创芯南方研发中心项目,完成国内首款全国产12纳米人工智能大模型计算芯片设计;蓝箭航天则将基于目前已经具备完善商业火箭全链条交付体系,在罗湖拓展新的业务赛道—卫星板块。
当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半导体设计与研发、空天技术等产业与罗湖“嵌套”,核心城市传统中心区开始崛起“新”力量。
提高深层“掘金”能力
开设深圳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落地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敲下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建造全国首个商品房小区、诞生全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开业内地首个麦当劳……在罗湖的发展轨迹中,金融业、商贸服务业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这些罗湖的传统优势产业,在2025年又将向何处迈步?
罗湖这次党代会上同样将“巩固延伸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擦亮特色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传统优势产业“攀升计划”和特色产业“登峰计划”,核心思路是通过大力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智量”。
事实上,如果将罗湖的服务业进一步拆分,生产性服务业占到大部分,也是其经济增长的主力。2023年,生产性服务业占罗湖第三产业比重达63.4%,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9%。
如何保持住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是罗湖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梳理罗湖在金融业等领域的变化,可以发现其独特思路:在将盘子做大的同时,往纵深处探寻增长潜力。
以金融业为例,在加快集聚持牌金融机构集聚的基础上,罗湖将目光投向了新兴金融、特色金融等领域,这也将是罗湖提高其优势产业区别度的一个方式。
2024年,罗湖先后印发了数字人民币和财富管理两个细分领域的专项支持政策、“费改保”18条措施,并在数字人民币业务上进一步升级,开通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服务,向境外来华人士和港澳台同胞免费推出十万张多功能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卡,超过300家罗湖中小微商户已经支持受理数币支付。
(图源/罗湖发布)
同样的思路在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也得以体现。罗湖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将做强咨询、法律、会计、人力资源等商务服务业,做精工程设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中介等科技服务业;抢抓服务业开放政策机遇,大力发展跨境软件服务、跨境建筑服务等服务贸易。
而商贸领域,罗湖也在黄金、旅游、医美等赛道上跑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格局。
21世纪初,一批个体黄金加工商来到罗湖田贝一带,从几间平房起家做起“三来一补”的生意。20多年后,水贝之上升起一座座高楼,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金交易集散地,全国各地的商户、散客在此采买,更发展成集设计、加工、销售、电商等于一体的完整链条。
凭借口岸等优势,罗湖亦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医美消费集聚区。罗湖口岸数据显示,2024年罗湖口岸接待了超过4000个“144小时免签旅游团”,游客数量超过5万人次;全年共查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80万人次外籍旅客,较去年同比增长122%。
深圳边检数据显示,2024年仅罗湖口岸就查验超过6377万人次出入境人员,莲塘口岸作为深港间最“年轻”的陆路口岸,查验出入境人员超2600万人次,超过口岸设计通行量的2.3倍。
抓住跨境消费热潮,罗湖不断更新消费业态,将跨境流量变为消费增量。2024年,罗湖新增了37家品牌首店,在大梧桐山开通“空中观光航线”,罗湖中医院为跨境就医的香港病人提供接驳车,还落地了全国首个离境退税陆路口岸试点……
(文锦渡口岸离境退税口岸试点;图源/罗湖发布)
2025年,罗湖对这些特色产业进一步作出具体规划,将打造医美“一街一区”,创建湾区旅游集散地等,意在通过集中优势资源推动辖区特色产业做优做强。
重建“生产型城市”立体生态
不论是欧洲还是上海、广州、深圳,传统核心城区建设“生产型城市”的最大限制条件都是空间不足。
对此,罗湖有着清醒的认知和清晰的规划。2024年深圳全球投资大会,罗湖区区长左金平便直接向企业代表表态,“罗湖没有工业空间、罗湖不能发展制造业的情况将发生根本改变。”
2025年党代会上,罗湖相关数据显示,通过产业空间挖潜、存量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式,其已释放出超过25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
罗湖城市土地更新的本质目的则是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罗湖在这次会议中再次明确:将培育高能级产业,构建完备且有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圳大学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采访时分析,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所以能够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得益于深圳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上实现了有机融合。
瞄准“四链”融合的方向,罗湖给出了一系列政策指引,以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2024年,罗湖践行“一产业一政策”,出台了“低空经济10条”“金融10条”“保险18条”等37项细分领域产业政策,其中给出产业空间、人才引进、应用场景等方方面面的支持举措。
(大梧桐山低空观光;图源/罗湖发布)
在企业研发过程长、投入大、风险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罗湖表现出发展的决心和培育的耐心。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罗湖已经设立了12支共504亿元的产业基金,只要是符合罗湖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就能够获得产业基金投资支持。
而企业之所以选择来到罗湖,不仅看重罗湖的产业生态,更看重罗湖的营商环境。多家近年落户罗湖的企业都向南方财经全媒体提到,除了在前期提供空间、资金支持,罗湖相关的对接部门会定期询问企业需求,并亲自“下场”为企业找客户、找市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就在今年开年召开的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大会上,B1地块一期、红岗地块二期、笋岗客整所上盖等罗湖推出的集中连片开发项目被列为2025年推进的重点项目。
这意味着罗湖将进一步集中释放产业空间,也意味着罗湖将在新的产业空间上加快“生产型城市”的建设进度。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