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刘暄记者张雪)上海证券报记者1月14日从北京市统计局获悉,2024年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迸发新活力,“两区”建设呈现新局面,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实现新突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
2024年前11月,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合计3421.3亿元,同比增长6.8%,较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在电子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带动下,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保持较快增长,研发费用为509.4亿元,同比增长13.9%;随着AI大模型技术进步、智算能力建设加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为2624.7亿元,同比增长5.8%;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为287.2亿元,同比增长4.1%。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生产经营保持稳定。2024年1到11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实现总收入7.6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技术收入同比增长14.4%,占总收入的29.0%,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城一区”企事业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较上年同期提升5.1个百分点,为创新发展积蓄新动能;其中,在“两新”政策带动下,中关村科学城、亦庄新城的设备购置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20.8%和117.8%。
与此同时,财政资金持续发挥作用。2024年1到11月,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457.4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主要用于支持“三城一区”联动发展,保障在京国家实验室在轨运行和体系化发展。
此外,科技金融支持效果初显。截至目前,累计设立8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信息产业等高精尖产业细分领域。2024年11月,京津冀投融资服务机制启动,三地共17只基金签约35家企业,实现投资额30亿元,促进跨区域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