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OpenAI原应用负责人:AI应用大爆发,中国独角兽加速追赶
2025年01月14日 22:13
作者: 周艾琳
来源: 第一财经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OpenAI的诞生使人工智能(AI)彻底迎来觉醒时刻。回顾2024年,美国“科技七巨头”市值增长了6万亿美元,AI主题是主要推动力。英伟达以及“超大规模”企业(Superscaler,例如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贡献标普500指数总回报(25%)的41%。

  一边是投资市场的热火朝天,另一边是硅谷生成式AI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巨头们在模型能力、爆款产品和算力投入上展开较量。学术界对AI未来仍存争议——GPT-5尚未现身,Anthropic Claude也被认为发展受阻。不过,谷歌2.0发布以及OpenAI的频繁更新让市场对2025年的AI发展重燃期待。

  与此同时,原本并不被寄予厚望的中国AI企业却越战越勇,国内AI六小龙(智谱、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百川、零一万物)在模型、toB/C应用端大展身手,引发全球关注。

  2025年的全球AI“军备竞赛”将如何展开?从基础设施、平台再到终端应用的发展将怎么变化?物理AI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什么?中国AI企业如何与全球企业竞争?对此,在二十五届大中华研讨会(GCC)期间,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OpenAI原全球市场应用负责人、人工智能与商业战略专家Zack Kass。

  OpenAI管理层震动后迈入新阶段

  从2023年底开始到2024年,OpenAI的人事震动贯穿全年。先是38岁的首席执行官奥特曼(Sam Altman)被OpenAI驱逐,一周不到又回归OpenAI。再是众多董事会管理层离开,包括CTO、首席科学家等。如今只剩下两成的创始董事会成员。

  OpenAI也面临更多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投入竞赛。在这种大背景下,OpenAI的战略调整则尤为重要。

  Kass对记者表示:“类似的情况在创业公司中较为常见,由于它们成长迅速、乐于冒险,往往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与追求秩序的大公司不同,创业公司在混乱中运作,并以快速行动和打破常规为核心特点。”

  尽管如此,Kass认为,经历这样的挑战后,公司通常会变得更加强大。在此次事件中,OpenAI团队展现出了韧性,并在生成式AI领域重新达成共识。特别是随着奥特曼的回归,团队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这种从考验中走出的经历,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结果,OpenAI也不例外。

  去年初,作为OpenAI的联合创始人,特斯拉CEO马斯克起诉了OpenAI和奥特曼,指控他们偏离了最初的非营利使命,违反了合同。

  对此,奥特曼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马斯克对OpenAI的法律诉讼让他感到“非常难过”。他还表示,当OpenAI成立时,创始人没有意识到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开发产品,也没想到会推出商业产品。但在ChatGPT推出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他说,公司董事会正在决定如何向营利性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OpenAI也在面临更多竞争,大模型的价格战愈演愈烈。降价的核心逻辑除了在于竞争客户,规模效应也在发挥作用。随着大模型调用量的指数型增长,单位数据处理成本直线下滑。这使得企业网能够将技术红利以降价的形式释放给所有用户。对此,Kass认为当前的竞争仍是非常良性的。

  “尽管有人用形容电动车价格战的词汇(cut-throat)来形容AI竞争,但我认为这并不准确,竞争虽然激烈,但并非是零和游戏,而是存在很多市场赢家。”他称,“随着公司互相竞争,打造更好、更便宜的系统,市场正在走向全局胜利。我们希望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商品、服务、关键资源的成本下降,而质量效率却更高。”

  更好、更高效、更具有性价比

  进入2025年,AI的发展将继续加速。Kass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应该关注的AI趋势将是消费者应用程序变得更好、更高效、更具有性价比。

  “未来消费者应用程序的AI技术的智能化将不断提升,成本也将持续下降。此外,在AI驱动的未来中,企业需要重新构建差异化和商业价值。”Kass称。

  过去两年各界更关注的是基础设施层和平台层。基础设施则是指以英伟达为代表的公司专注于提供GPU等计算硬件和相关的算力资源;平台层是指包括Meta、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通过开发和开放AI平台(如OpenAI、GoogleAI),为应用层提供支持。

  各界也对未来的SuperApp(超级应用)的终极形态颇感兴趣。瑞银证券中国软件行业分析师张维璇日前对记者提及,就中国而言,搜索领域还有很多玩家相互竞争,答案取决于有没有一家可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Kass提及,当前正处于增强应用程序的阶段,应用程序将变得越来越智能。然而,这种增强也面临一个限制——手机上能够安装的应用程序数量是有限的。即使应用程序变得非常智能,用户仍会感到频繁切换应用程序不是高效的利用方式。

  因此他认为,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多模态(multi-agent)AI世界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控手机上的不同软件,尤其是在通过不同的输入方式(如语音、图像、文字等)与手机应用程序进行交互时。

  在Kass看来,效率、多模态与AI Agent将是2025年AI的三大关键词。效率将推动AI技术的大众化,多模态将拓展AI的应用场景,而AI Agent则有望彻底改变软件行业的盈利模式。

  张维璇也对记者提及,对国内企业而言,这三大关键词亦适用。就效率而言,像DeepSeek这样的国产大模型厂商利用低算力成本进行大模型训练,AI技术的成本正在逐渐降低。

  就多模态来看,过去文字生成内容的创新较少,但随着国内互联网大厂推出多模态的大模型,AI能够融合语音、视觉等多种输入形式,提升交互方式的灵活性。例如,语音变得更加拟人化,视觉推理能力也在提高,AI可以实时处理视频内容,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

  对AI Agent而言,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的提升,AI不再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而是能自主执行人类的意图,甚至替代人类完成任务。美国的软件公司已开始探索通过AI Agent按成果计费的新定价模式,这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有可能打破长期压价的困境,提升软件公司的盈利空间。

  从生成式AI到物理AI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正在进入“物理AI”时代,即可以进行推理、规划和行动的人工智能。

  在2025年CES演讲中,英伟达CEO黄仁勋介绍最新的英伟达芯片,旨在整合将人工智能融入物理功能物体所需的所有系统,从而真正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

  不过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似乎市场仍在观望。Kass对记者表示:“我确实认为他们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对机器故障的容忍度很低。‘人’的因素将决定物理AI的推进速度。”

  他解释称,尽管全球每年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显著减少事故,但公众接受度仅为25%左右,表现出非常低的普及率。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对AI技术的复杂态度。

  不受欢迎的原因是对掌控感的丧失。在美国汽车象征着自由和自主选择。自动驾驶汽车则剥夺了这种感知。

  此外,技术进步速度超过社会门槛也导致公众对技术产生不安和抗拒。人类对机器出错的容忍度大大低于对人类本身。因此,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在AI革命中的接受与应用模式。

  中国AI企业发展超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Kass对记者表示,中国AI企业的发展实则大超预期。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Kass就认为,在未来AI竞赛中,中国不一定会落后,中国可以用更少的GPU构建模型。

  “原因在于AI的核心并不在于构建最佳模型,而是在于模型的应用与采纳。研究和模型将逐渐商品化,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如何有效地应用和普及AI技术。一个社会的繁荣程度并不取决于拥有最佳模型,而是取决于其如何高效地采用AI技术。”他称。

  他也提及,除了阿里、百度、腾讯、字节等巨头,中国的AI“小龙”也不断崛起。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AI领域的“六小虎”(智谱、Minimax、kimi、阶跃、百川、零一万物)持续引领行业前沿,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路径上表现各异,例如,DeepSeek是技术创新的典范,从2024年初推出国内首个MOE模型,到5月发明MLA架构降低推理成本,再到年底发布媲美全球顶级模型的DeepSeek-V3,一系列成果彰显了其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Minimax凭借情感陪伴这一差异化切入点,聚焦语音与视频生成技术,当前仍专注ToC领域。Kimi在2024年初凭借超长上下文技术和激进的投放策略迅速领先市场,公司模式介于模型跟随与应用之间,商业化偏ToC。

  零一万物2024年上半年在ToC市场表现不俗,但下半年逐渐退出前沿模型探索,全面转型ToB。百川智能专注于医疗和金融领域的AI应用,自称“AI医疗公司”。定位渐渐远离基础大模型探索,但细分领域的战略被普遍看好。当前百川的商业化倾向以ToB为主。

  毋庸置疑的是,2025年是AI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广泛落地的关键年份。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AI在效率提升、应用场景拓展以及多模态交互等方面将不断突破,推动全球各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126
原标题:独家|对话OpenAI原应用负责人:AI应用大爆发,中国独角兽加速追赶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