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卓澜)1月14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大力提振消费,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委员、北京赛我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颖秀提出,社区食堂的分布还比较稀疏,此类业态对房产性质、布局等有较高门槛限制,大部分社区尤其是老旧社区缺乏专门的社区食堂设施。同时老旧小区有不少老残弱群体,社区食堂的上门送餐服务也显得尤为重要。
施颖秀表示,为了社区食堂降本增效,净菜进社区、进超市,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餐饮”模式十分必要。由中央厨房对社区食堂的食材进行统一采购、加工和配送,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避免食品污染和交叉污染。同时,冷链物流可以确保食材在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净菜进社区、进超市可以让居民更方便地购买到新鲜、干净的蔬菜。此外,净菜还可以搭配调料,直接制作,省去采购、刷洗、切配的体力劳动,适合年纪大的老年人、残疾人或双职工家庭,以及老人带孩子的家庭,更加便捷高效,提高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施颖秀指出,目前很多社区食堂未纳入到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上门送餐业务难以开展。提高社区食堂便利性和开展外送服务,能够激发市场活力,让困难人群的刚性需求得到满足,加大消费者的获得感。
当前,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中,多家社区食堂的开业成了亮丽风景线。例如华光商厦店的海淀食堂,档口的梅菜扣肉、水煮鱼等多款热菜成为了消费者抢购的热门菜。物美大食堂的中关村店,每到饭点店内便座无虚席。自2024年9月底首批海淀食堂正式开业以来,各具特色的海淀食堂陆续进入社区、园区、超市、大院大所等生活圈;物美超市相继在部分门店开设物美大食堂。
聚焦社区食堂多元发展,能够丰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内容。《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 —2025)》中强调,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街道社区居民议事协商机制,鼓励各区结合人口分布、消费习惯,因地制宜制定“1 + N”建设方案,优先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 — 10分钟范围内)配齐餐饮等基本保障业态。这一政策推动社区食堂在布局上更加贴近居民需求,为提升覆盖率奠定基础。
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内容显示,2024年,北京聚焦“便民”“提质”,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全市已有14个区入选商务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东城、西城两区入选商务部首批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数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据了解,2024年北京率先在全国打造便民生活圈评价体系,并不断丰富消费业态,完善便民网点。其中,北京推动更多品牌连锁便利店进社区,构建多层次的早餐供应体系;支持菜市场的标准化、数字化改造,规范有序发展“小修小补”;推动建设完善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所等服务设施。
北京市商务局表示,2025年,将锚定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目标,凝聚各区各部门合力,推动提升便民服务品质,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成社区居民的“幸福圈”。北京将推进全市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结合实际修改完善便民生活圈评价体系和验收指引,引导推动各区、街道因地制宜、精准补建完善便民商业网点。同时,北京还将指导推动房山、怀柔等区申报第五批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