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科(SZ300422,股价4.43元,市值23.65亿元)再次陷入了控制权变更的漩涡。1月13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宁国国控正在筹划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的重大事项。如果这次交易最终落地,博世科将迎来四年内的第四任实际控制人。此举不仅让市场对博世科的未来充满了疑问,也引发了人们对其频繁变动实控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广泛关注。
博世科的控制权变动可谓是一波三折。自2015年上市以来,尽管公司始终主营环保业务,并不断在绿色循环经济和新能源等领域布局,但其控股股东的更替却十分频繁。2021年,博世科实际控制人由王双飞、宋海农、杨崎峰、许开绍变更为广州市政府,2023年又转由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国资委接管。如果此次变更得以落实,博世科将迎来四年内的第四任实际控制人。这种频繁的控股权更替,显然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不确定性,也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了疑虑。
尽管控股权的频繁变更表面上并未动摇博世科对环保主业的聚焦,不断变更的控股方也试图通过各自的资源禀赋为公司带来支持,例如广州国资入主后,通过认购博世科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改善了公司的负债结构,宁国国资入主后,通过向上市公司提供资金和业务支持,让公司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链建设。然而,这种支持很难掩盖控股权频繁变更对公司战略稳定性和市场信任的削弱。因为每一次控制权交接都意味着公司多个方面的深度调整,这种“不确定性”本身正在逐步侵蚀市场对公司的信心。
实际上,博世科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2021~2023年,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3.8%,归母净利润也继续呈现亏损态势。在二级市场,自2023年5月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了约30%。在股市动荡的背景下,公司控制权的再次变更,无疑让市场对其未来走向充满了担忧。
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往往依赖于清晰的战略方向和稳健的治理结构。博世科的案例再次提醒我们,企业的控制权变更不仅是股东之间的资本博弈,更多的是对公司战略稳定性和长期可持续性的考验。对于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而言,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业务前景,更要考量其股东结构和治理模式的稳定性。只有在稳固的治理基础上,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