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消息,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一系列更有力度的政策举措。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支持医药创新发展,持续看好国内优质创新药公司的成长性。
利好政策频出
国家医保局持续健全医保制度体系,优化医保管理服务,有力支持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
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完善“1+3+N”多层次保障体系,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引导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创新药纳入保障范围;优化创新药首发价格管理和挂网采购流程,提高挂网效率;持续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及时纳入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品,稳定企业预期;推动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做好药品配备,鼓励创新药临床应用;利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丰富经验,支持医药产业出海寻求更广阔市场。
业内人士预计,丙类药品目录将与商业健康险协同使用。中泰国际认为,如能实施将对肿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治疗的药物销售构成利好。
政策对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给予全方位支持。《意见》提出,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要求,向临床急需的重点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倾斜更多审评审批资源,在临床试验、注册申报、核查检验等全环节加强沟通交流,提供个性化指导,让注册申请人及早夯实研究基础,加速产品从研发到上市转化进程,更快进入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医药改革不断深入,医保政策持续优化升级,创新药械企业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推动整个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
研发实力增强
在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医药企业研发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国家药监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累计批准上市创新药48款、创新医疗器械65款。
进入2025年,多款创新药获批上市。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铂生卓越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申报的艾米迈托赛注射液(商品名:睿铂生)上市。
1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恒瑞医药子公司广东恒瑞医药有限公司申报的注射用瑞卡西单抗(商品名:艾心安)上市。这是恒瑞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上市的首款1类创新药。至此,恒瑞医药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达到18款。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普卢格列汀片(商品名:善泽平)上市,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药产业加快发展。恒瑞医药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45.49亿元,同比增长22%,位居全国医药企业前列。目前,公司已在连云港、上海等地设立14个研发中心,全球研发团队达到5000余人。
医药健康领域的投融资情况备受市场关注。2024年9月,天辰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的B2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同时现有股东追加投资。天辰生物联合创始人刘恒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金将用于核心项目的临床研究,加速产品的上市进程,并为公司布局国际市场提供支持,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力。
2025年以来,医药领域已出现多起投融资事件,涉及超声影像、干细胞生物医药等领域。例如,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近日宣布,与惠理集团、浦东创投和浦兴协同基金等机构签署股权融资协议,机构将对英矽智能进行投资,进一步支持其在人工智能及生物医药领域的全面发展。
国元证券表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创新药企业进入成果兑现阶段,在ADC、GLP-1、双抗等领域的新药研发实现了突破,相关产品逐步在国内市场上市。同时,我国创新药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授权以及申报上市工作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挖掘投资机会
医药企业的研发水平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纷纷通过海外授权、NewCo(New Company)等方式走出去,并实现多款创新药在全球市场上市。
近期,多家创新药企业实现海外授权。以恒瑞医药为例,公司把自主研发的Delta样配体3(DLL3)ADC创新药(抗体偶联药物)SHR-484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全球范围内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IDEAYA Biosciences公司。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已实现12款创新药的海外授权。
2025年1月10日,康诺亚宣布,就潜在同类最优的靶向CD38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M313与Timberlyne Therapeutics,Inc.达成独家授权许可协议,授予Timberlyne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开发、生产及商业化CM313的独家权益。康诺亚将获得3000万美元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并获得Timberlyne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国元证券认为,海外医药市场空间广阔,部分产品价格水平高于国内。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实力不断增强,海外市场将为相关企业的长期成长打开空间。研发水平高、渠道开拓能力强的创新药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