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中消协针对舆论热议的民航选座额外收费问题发声,指出,民航“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
中消协发文指出,近期,民航选座额外收费问题引发舆论热议。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谓“行业惯例”为由,在选座这一基本服务中引入加价机制,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座位锁定,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原本仅在廉价航空中盛行的做法,如今正逐步蔓延至整个民航行业,“锁座”越来越多,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
据澎湃新闻记者此前了解,当前,付费选座服务普遍存在于国内航司的国际航班中,而国内航班免费开放的经济舱座位主要集中在后排,旅客在线上值机时无法随意挑选座位。通常为前排航司直接锁座,部分可付费解锁,部分留给高卡旅客线下选择。此外,一些航班靠窗、靠过道的座位也开通了线上“付费”选座,即以积分或里程兑换,积分可线上购买使用。
不少民航专家和航司内部管理层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此前“先到先得”是民航业约定俗成的选座规则,付费选座,最开始是从国外超级低成本航司兴起,逐渐流传至大型全服务航司,开始在腿部空间上做差异化收费。当前付费选座是航空公司增加辅助收入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机票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今年“锁座付费”增多的案例越发普遍,主要由于今年民航市场整体票价水平较低,航司不得不更多地考虑收益性问题。不过,航班辅营收入在国内航司中的占比不算高,选座收费是辅营里的小头,但属于纯收益,没有成本。
也有外航中国区高管向澎湃新闻指出,国际航司的付费选座体系做得比较成功,也得益于国外的消费习惯以及自主附加服务的完善。当前随着国内机票价格越来越“卷”,航司也想突破单一的机票价格,付费选座是其中一个手段。但从目前来看,现阶段国内航司呈现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针对民航选座额外收费问题,中消协认为,“加价选座”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具体来看,中消协指出,航空公司售票时已经区分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不同时间段购票还有不同的价格,售票时已考虑了各种不同的因素。消费者购票后所享权利理应是确定的,理应有权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座位。但航空公司却人为设置门槛,将座位选择与额外付费挂钩,迫使消费者为基本的乘坐需求额外支付费用,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被人为缩限。此外,“加价选座”本质上是一种额外收费行为,许多航空公司在这方面的规定模糊隐晦,消费者在购票时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撑,等到值机时才发现想选的座位都需要付费。掌握“最终解释权”的各家航空公司不应将“信息差”作为自己盈利的手段。
中消协还认为,“加价选座”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不同舱位定价不同是因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不同,而经济舱提供的服务是相同的,却要求消费者加价选座本身缺乏定价基础。航空公司作为航空运输合同双方中具有较强话语权的一方,消费者缺乏与之议价的能力。航空公司推出加价选座模式,从“先到先得”惯例向“付费者得”试水,是经营者利用优势地位将原本免费的基本服务变为自行创收的手段,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有违公平交易的原则。
中消协指出,擅自加价的行为如果不加以遏制,将影响整个消费市场的风气,其他商品或服务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在定价之外另行区分情况加价销售,从而演变成为一种不公平的所谓“行业惯例”,侵蚀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
最后,中消协还指出,春运临近,建议相关主管部门主动作为,强化行业引导,规范经营行为。消费者的行动也是对行业行为的一种监督,消费者在遭遇各类侵权行为时可积极向消协组织或主管部门投诉,推动消费市场保持公平、透明的健康发展轨道。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