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财政政策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摘要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财政政策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1月11日在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深入分析了财政与货币的关系,并提出财政政策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上证报记者史丽摄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1月11日在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深入分析了财政与货币的关系,并提出财政政策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财政收支过程就是货币流通过程。”刘尚希解释,一方面,财政收入直接“嵌入”基础货币投放和回收过程: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财政资金进入国库,相当于等量基础货币从经济中收回;财政支出、国库现金等财政资金从国库拨付,相当于等量基础货币投向经济。
另一方面,财政成为另一个隐形的“货币水龙头”,在收支平衡条件下会被“关掉”。刘尚希表示,财政收入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具有紧缩效应,财政支出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具有扩张效应,其净效应取决于是财政盈余还是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债务的常态化,是财政金融属性外在化的表现。”刘尚希认为,政府财政出现赤字和发行债券,不仅是为了满足政府融资需求,还能为满足货币需求提供新的货币供给机制,并为金融市场提供无风险资产和定价基准。
刘尚希还提到,财政政策要有金融思维,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其中包括为全球提供优质的人民币资产,其底层资产就是国债。
“只有当中国国债成为优质的全球性资产时,人民币国际化才有可能性。”他认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