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特别强调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在北京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提出,建议北京市拆除金融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准入不准营”的隐形壁垒,支持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金融“五篇大文章”。
引导QFLP 试点企业投向我国导向的前沿产业
2024年以来,商务部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与地方政府举办了诸多招商引资活动,持续擦亮“投资中国”这个金字招牌。商务部给出的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379家,同比增长8.9%,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毕马威此前发布的《2025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政策,旨在改善外国投资者的营商环境并放松服务业的市场准入。
陶匡淳指出,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外资企业在联通国内国际循环、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纽带桥梁作用。北京市政府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增强外国投资者对北京的信心。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025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288.3亿元人民币。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25.3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1%。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53.4%、39.1%和19%。
不过,《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加快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外商投资正向高端和服务导向型投资转变。
陶匡淳指出,北京服务业利用外资超过九成,服务业是北京使用外资的最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未来北京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陶匡淳认为,北京市须顺应使用外资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在服务业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在全国范围内引领服务业开放。
同时,陶匡淳建议,应缩短高技术服务业“负面清单”。“北京市应聚焦北京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优势,发挥集聚优势,吸引更多外资高技术服务业进入北京。以‘两区’建设为契机,争取缩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业的‘负面清单’,深度推进要素开放和制度创新,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尤其在金融领域,陶匡淳认为,要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深化,不断优化完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政策,进一步提升QFLP落地审批效率,鼓励成功落地的QFLP试点企业投向符合国家导向的前沿产业。
准营阶段外资企业还需明确指引
《报告》认为,2025年,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望保持稳定,这将进一步增强跨国公司的信心。
为了进一步支持外商投资,陶匡淳认为,应在准营阶段为外资企业准营政策提供明确指引。
陶匡淳建议,北京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在国家政策框架下提供外资企业落地的详细解读和指引,或提供一个完整的外资企业落地样本供企业参考,使企业能够按照清单准备材料,避免反复补充调整材料,提高政策执行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同时,应编制中英文双语版本外商投资服务指南,内容包括热线电话、服务窗口等,每年定期更新,为外资企业从准入、运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提供清晰、准确的指导。
另外,陶匡淳认为,应拆除北京市金融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准入不准营”的隐形壁垒,按照内外资一致和审慎监管的准则,支持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金融“五篇大文章”。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