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0日,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已2个月有余。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上线后,多家接入资金流信息平台的银行成立专项工作组,推进银行机构端配套系统开发建设,推动资金流信用信息在授信业务场景、信用评估、风险管理等领域应用,并先后落地应用该平台的首笔企业授信。
近日,借助资金流信息平台开展企业授信及放款业务在全国多地进一步铺开,多家银行相关业务实现增量扩面,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质效得以提升。
有机构晒出业务“成绩单”
据记者梳理,近期,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密集开展信贷业务,多地完成首笔应用该平台的贷款业务。同时,也有机构晒出推广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成绩单”。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1月3日公告信息显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指导招商银行厦门分行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通过跨行共享资金流信用信息的方式,向某橡胶制品批发企业批复授信额度800万元,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0万元,期限6个月,贷款利率为2.7%,及时解决该小微企业资金周转之急。据介绍,此为厦门市落地的首笔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1月6日公告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末,安徽省辖内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徽商银行、招商银行合肥分行等11家金融机构共查询603笔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6家金融机构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为企业成功发放贷款2.7亿元。另据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1月1日公告,辖内首批试点机构徽商银行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实现全省各地市应用全覆盖。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此前也公布信息,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推动下,基于资金流信息平台的贷款业务在广州、佛山、揭阳、潮州、东莞、珠海等13地落地。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资金流信息平台是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实践来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中小微企业缺乏持续稳定的高质量信用记录,使银行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其信用状况,影响信贷审批和投放进展;二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够完备规范,无法客观完整地反映日常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造成银企信息不对称;三是缺乏足够符合银行贷款要求的有效抵押物。
资金流信用信息作为中小微企业重要的信用信息之一,能够全生命周期地动态反映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在银行信贷实践中,企业资金流可以为银行信贷管理提供新的信息维度,进而加快银行信贷审批速度,同时能够帮助缺乏信贷记录的中小微企业为自身增信、获得所需资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资金流信息平台的建立不仅更全面地收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且信息真实性较高,有助于减少银行信息收集和调查成本,对于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根据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可以针对性地创新信用类贷款产品,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对于抵押物的依赖,这也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因为抵押物不足导致的融资难题。”
“通过平台撮合,银行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中小微企业实际需求将更加精准契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李一帆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