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万辆产能,新能源汽车竞争压力不减 | 洞见2025
2025年01月10日 18:02
来源: 大河财立方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2024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突破50%;高密度电池、智能座舱、高阶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领域科技创新不断迭代;凭借独树一帜的创新实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始走向全球市场。

  同时,新汽车的赛道竞争的烈度不断升级,汽车价格战几乎贯穿全年,行业大佬为争取流量竞相走进直播间, 随着高合、极越汽车相继爆雷,新能源车企的淘汰赛也越发残酷。

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今年中国新能源车的成长势头,超出了大部分机构的预期。

  2024年11月14日,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就已经突破1000万辆,中国也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达到1000万辆的国家。

  与新能源汽车产量相伴的是,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端渗透率提升。2024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51.1%,随后连续多月,这一数字都保持在50%以上。这意味着,2024年下半年开始,每卖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这显示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强烈认可,这背后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配套设施的完善,不可忽视的是202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两新”政策的发布与升级,随着各地置换补贴的落实,也助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

展望:多家车企年销量目标翻倍

  新年伊始,在公布2024年销量的同时,多家车企都立下了新年度的交付目标。

  其中,阿维塔、岚图、小米、深蓝汽车的年度目标普遍同比翻倍,零跑汽车将销量目标从2024年的30万辆提高到50万辆,吉利、广汽、长安等也销量目标同比2024年提高了10%到30%。

  对于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行业专家也非常乐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测,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500万辆,国内外总销量或突破1650万辆,增速为30%左右。除了纯电动汽车外,插混、增程等融合了电动与燃油的先进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增量中的重要力量。

价格战激烈且贯穿全年

  新能源汽车产销蓬勃发展的同时,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升级,价格战不仅波及每一家车企,也几乎贯穿全年。

  2024年初的价格战,是特斯拉率先降价、比亚迪跟进引爆的。比亚迪通过“荣耀版”车型,在不改变原车型电池、底盘等大件的情况下,增加了无线充电、座椅按摩等消费者上车即可感知配置,同时降价2万至3万元,实现了 “电比油低”,抢到了轩逸、朗逸、速腾、帕萨特等合资品牌主销燃油车型的蛋糕。

  小米 SU7也通过对标特斯拉Model 3配置,同时价格便宜3万元,实现年交付超13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黑马,小米SU7上市24小时,大定8.9万台。

  但部分消费者,可能得等待近8个月才能提到SU7,在这个空当,小鹏将 P7i 车型的顶配版本售价下调4万元,蔚来推出BaaS方案购车优惠,用价格直接争取购车客户。此后,包括小鹏 G6、腾势 N7、问界 M5、智己 LS6等,都给出了不同程度的价格折扣。

展望:2025价格战已经打响

  2025年,汽车价格战并不会停歇。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日前在新年致辞中表示,2025年的市场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预测价格战会从1月开始点燃。

  但实际上,比亚迪特斯拉在2024年12月末就已经给出了新年优惠政策,比亚迪第二代宋、秦PLUS EV荣耀版等车型最大优惠逾11%,特斯拉Model Y现车尾款立减1万元。

  15个汽车品牌也发布了1月的购车权益,特别是针对政府补贴的过渡期给出了兜底权益。其中理想汽车给予3月31日前购车而无法申请政府补贴的客户,每台车1.5万元现金补贴;蔚来和乐道也针对2月28日前购车无法申请政府补贴的客户,积分和等额加电补贴,分期购车也享受相关金融优惠。

车企大佬争相下场直播间

  2024年,汽车圈已从“卷价格”发展到“卷老板”,车企“一把手”纷纷走入直播间,欲制造并承接泼天的流量。

  而这一切源于雷军带货小米汽车的成功,此后,越来越多的车圈企业家开始做直播、短视频,他们发现原来这种新的营销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几十亿广告费买不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奇瑞集团董事长魏建军,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等均开启了个人直播。

  车圈企业家争当网红,争夺网上流量,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过于激烈的一种反映。但车圈企业家一窝蜂下场争做“网红”,肯定不是为了名气,流量最终要变成实实在在的销量。

  车圈之中,除了雷军的泼天流量,助力了小米汽车如今的成功。2024年销量榜上比亚迪、理想、鸿蒙智行三大品牌,除了鸿蒙智行有余承东流量加持,另外两家并不靠老板出圈。

展望:网红不是销量的充要条件

  持续半年多的车圈企业家网红战事,必须得承认,并非所有老板都是余承东、雷军,车企老板们都需要找到更适合自己体质的内容形式和引流方式。

  直播打造互动体验环节的方向依然可以尝试,这可以成为通过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的路径,给用户营造出“我的意见被这家车企的高管接纳了”的参与感,让建议成为车企产品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有一点是不变的:优质的产品,才能带来高质量的流量。优质内容是品牌营销的“刚需”,好技术、好产品、好服务永远是车企制胜的关键。

智能驾驶“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2024年,智能化成为越来越多的用户电动汽车的重要理由,智能化体验在购车决策的权重,已经仅次于汽车质量、性能。

  这也吸引了大量车企重仓智能化领域,目前,以鸿蒙智行、小鹏、蔚来、理想为代表的企业,在实测智驾能力及覆盖范围方面已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智能驾驶领域,新势力车企较传统车企优势明显。

  过去的一年,智能辅助驾驶(NOA)的应用场景,已经从高速公路拓展到城市道路;随着智驾硬件的成本降低,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20万级,甚至10万级支持NOA的车型。

  汽车厂商之外,第三方智能驾驶公司也快速发展。2024年下半年,自动驾驶公司上市潮持续升温。文远知行、地平线、小马智行在政策催化和技术迭代背景下,智能驾驶产业在L4和L2两条赛道上并进。目前,辅助驾驶L2赛道仍是重点,汽车厂商开启端到端竞赛,智能驾驶企业们则通过给汽车厂商提供智驾方案来获得更多收入。

展望:智能驾驶从“元年”到“大年”

  工信部在2024年底召开的工作会议中,部署2025年十二项重点工作中提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扩大北斗应用规模”,也为智能驾驶2025年发展预留了想象空间。智能驾驶未来将不局限于汽车产业本身,将成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与交通、城市管理、应急响应等多领域深度融合。

  从技术路线来看,L2及L2+级辅助驾驶渐成主流,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接受度提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政策上,国家和地方积极推动试点,将为智能驾驶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规范引导。

  如果2024年被称为智能驾驶上车“元年”,2025年则有望成为智能驾驶上车“大年”。

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剧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另一面是,行业洗牌也持续加剧。

  最早,高合汽车因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融资能力差,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停摆。

  2022年一度称为新势力车企“销冠”的哪吒汽车,也在2024年被传出经营不善的消息,从10月份开始延迟公布交付数据,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IPO也再无消息。

  定位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强调科技智能属性的极越汽车,背靠吉利、百度两大股东,也被爆出供应商催款、大规模裁员。2024年前11个月,极越汽车累计交付约1.4万辆,困于没有交付量、亏损的恶性循环中。

  不只是上述三家企业,汽车作为重资产行业,想要进入正循环不易。已经上市的5家新势力车企中,仅理想汽车实现盈利,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极氪汽车即使交付量都在新能源汽车中位于第一梯队,但仍未摆脱亏损问题。

展望:交付量,还是交付量

  优胜劣汰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经过程,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进入淘汰、整合、结盟为主题的下半场。

  吉利选择了内部“化繁为简”,旗下极氪与领克合并、吉利旗下几何品牌并入银河、雷达汽车品牌并入吉利汽车集团,将风格相似的品牌统一整合,既能减少内耗竞争,降本增效。

  新势力车企中,则都在摸索心得“走量”车型,以谋求更高销量。蔚来2024年上线了乐道、萤火虫两个品牌,扩大产品覆盖人群以提升销量;零跑汽车也是类似思路,2025年会推出三款零跑B系列产品,打造新增长点;即使是2024年首款纯电产品MEGA表现不及预期的理想汽车,也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再推纯电的SUV车型。

  殊途同归,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开始把减亏和利润作为首要目标,通过规模效应让产能跑起来,再通过技术方式实现降本增效。如果交付量无法突破,其市场影响力就有可能被不断削弱,甚至最终将被淘汰赛吞噬。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责任编辑:3
原标题:跨越千万辆产能,新能源汽车竞争压力不减 | 洞见2025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