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吉林省举行《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吉林省能源局局长赵彦峰,副局长杨庆明、刘学锋、张慧星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赵彦峰介绍,“十四五”以来,吉林省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屡创历史新高,2024年,能源及关联产业项目投资突破1100亿元,是“十三五”末的六倍;发电装机规模连年刷新纪录,全省装机总容量发展到4705.68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44%;能源生产结构得到持续优化,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和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2919.62万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达62%,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94%。总体来看,吉林省具有“三新一强”特征的新型能源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将聚焦聚力“创新”、全力实现“跨越”。在产业层面,吉林省要延伸氢储产业应用新场景,推进“风光电氢储”深度融合,推动氢储应用实现突破。在绿氢化工园区方面,省市(县)联动推动园区建设,带动更多适用绿电绿氢的项目落地。在氢能储运方面,积极打通东北地区绿氢化工产品外送通道。在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方面,推进首批集中式共享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在虚拟电场试点建设方面,持续完善运营模式和市场机制,试点打造示范项目。
在项目层面,吉林省要实施一批规模大、效益优、电网友好的项目,推动新能源开发向多能互补、产业协同、源网互济转变,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效”。加快推动增量配电网产业园区、绿氢化工产业园区、绿电园区等建设,以园区承载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就地转化;加快建设大电网,推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送出工程建设,完善区域骨干网架,推动主网架构从“两横两纵”变为“四横四纵”;加快实施储能提升工程,发展新型储能项目,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深入布局充换电基础项目;加快推动吉电入京工程,打通新能源消纳新通道。
据了解,2022年以来,吉林省积极培育“绿氢+”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先布局新赛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绿氢产业支持政策,落地开工了一大批以绿氢化工为代表的重大项目。
“目前,吉林省已初步形成‘政策引领+项目支撑+创新驱动’的绿氢产业发展格局。”杨庆明介绍,按照“新能源直供+绿氢化工综合利用”模式,吉林省在松原、长岭、大安、洮南、梨树等地打造5个投资百亿级的绿氢化工产业园,目前5个园区内的项目扎实推进,已初步形成平台与产业“双向赋能、深度融合、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配套印发的《吉林省绿能产业园区供电实施方案》开启了全国首创供电模式,园区配套新能源80%全部自发自用,20%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实现了风光绿电直供,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下一步,吉林省将聚焦“风光电氢储”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进“绿氢、绿氨、绿醇、绿色航煤”一体化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近年来,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聚集了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在吉投资,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重点领域,全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截至目前,吉林省新能源装备企业共57家,建成项目49个。风机最大产能达到每年1500万千瓦;光伏组件年产能达到230万千瓦;PEM电解槽年产能达到200兆瓦,碱性电解槽年产能750兆瓦;储能电池年产能总计达到2.9吉瓦时,电池材料年产能超17万吨。”杨庆明表示,吉林省能源局将加强对各地工作引导,依托吉林省重大能源工程项目,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将具备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落地我省,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优质项目,实行备案手续容缺办理。
同时,吉林省要抢抓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吉林省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新机遇,用好“两新”“两重”“智改数转”等政策,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争取更多支持,助力企业加快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
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不断深化“产学研用”协作,推动省内先进技术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得到产业化应用。同时,搭建企业供需对接平台,组织供需对接会、产品交流会等,促进企业在材料、产品、订单等方面加强合作,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