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借贷“弹簧” 效应凸显 30年国债活跃券集中度已逼近25%高位 券商日借入量超300亿
2025年01月09日 18:24
来源: 财联社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1月以来,债券市场震荡盘整,以券商为代表的债券借贷借入金额出现持续攀升,多只活跃券借入量创近期新高,或预示着一定的行情变局。

  财联社注意到,30Y国债活跃品种(2400006.IB)近期被券商机构大幅借入,连续几个交易日均超300亿元。截至1月7日,该只债券的借贷集中度已逼近25%,达到近年来高位。

  今日,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全线上行,截至下午16:30,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上行3.25bp报1.6325%,3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06收益率上行2.8bp报1.893%,10年期国开活跃券240215收益率上行2.75bp报1.6725%。

  部分国债活跃券借入集中度已逼近25%高位

  据华安固收近期研报统计,以10Y国开债(240215.IB)为例,借入量已由年前的435亿元上升至1月7日的819亿元,增幅近一倍;从10Y国开债的活跃券+次活跃券+次次活跃券借入量总和来看,当前总量在1475亿元左右,较跨年时点明显上升,且接近历史新高。此外,30Y国债活跃品种(2400006.IB)近期更是被券商机构大幅借入超300亿元。截至1月7日,该只债券的借贷集中度已逼近25%,达到近年来高位。

  图:2400006.IB债券借入量及集中度(单位:百万,%)

image

  数据来源:华安固收,财联社整理

  作为债券借贷市场主要参与机构,进入2025年后,银行和券商针对“2400006.IB”的借入量在持续增大。1月7日数据显示,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券商借入量分别达到49.8亿元、114.2亿元、333.8亿元,较1月2日分别增长了8.5亿元、20.7亿元和48.9亿元,其中券商借入量近日来持续处于330亿元高位,也是该只券种借入集中度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24%提升至24.12%的主要力量。

  债券借贷的“弹簧” 效应凸显

  据了解,债券借贷通常有融资、策略组合、单边做空交易等用途。相较于债券回购“押券借钱”的方式,债券借贷可在利率债质押融资折算率相对更高时,投资者可通过“押券借券”的方式借出信用债,换得利率债后进行质押融资,并采取新老券利差策略、套期策略等博取收益。此外,债券借贷凭借其便利的询价和结算模式成为银行、券商等机构投资者在不使用衍生品的情况下做空特定债券和对冲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

  业内人士指出,借贷余额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对于某几只交易活跃度较高的券种超出合理阈值后的持续增加,或一定程度是利率难以下行的风向标,这其中隐含的交易行为是借券卖空者承担着借券费主动做空,在现券市场对抗多头,与不承担借贷成本的正常卖出相比,借券卖空更具投机性,也更具有目的性。

  “2024年2月份也发生过类似的借贷余额快速增加现象”,业内人士表示,彼时国开债“230210.IB”利率下行出现了阶段性放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后续利率仍持续下行,做反交易的这波空头需要回补,也导致该只券下行幅度也更为明显。

  “债券借贷市场就像弹簧,因为有它的存在,可能在个别时候某些品种上集聚多空力量,在后期验证视角上会更加清晰,有助于了解当前机构行为的细微变化”。

  从历史行情来看,券商机构通常是债券借贷市场主要净借入方,整体借贷余额并不大。

  从去年12月末借贷余额数据来看,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官网显示,各机构借贷余额合计18830.42亿元,为2024年全年最高,较11月末16237.80亿元增幅15.97%,其中大型银行、股份行、券商分别增长458亿元、543亿元、510亿元。

  尽管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品种、个券的借贷量的增加可以部分说明以银行、券商为主的机构短期做空力量在增加,但相应的借入债券在二级市场并未出现收益率明显上行现象。

  如10Y国债和国开债近期分别在1.60%和1.64%附近持续盘整震荡,仅3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1月以来小幅上行2bp。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债券借贷量的大幅上行也不排除期货端的策略组合行为,当前债牛趋势依然未变,短期仍应关注资金面收紧的风险以及货币政策落地后的止盈压力。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债券借贷“弹簧” 效应凸显,30年国债活跃券集中度已逼近25%高位,券商日借入量超300亿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