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将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
有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有很多老人虽然居家养老,但仍然需要专业机构的养老服务,所以他们推出了“复合型开放型养老服务”,即派出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服务,也欢迎老人随时来到机构接受相关服务。
贯通协调三类养老服务形态
《意见》提出,要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在居家养老方面,除完善老年人床边、身边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外,《意见》还指出,要积极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鼓励社区和家政、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上门提供老年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居家照护服务需求。加快适老住宅建设,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养老机构技术创新示范、服务技能培训、设备推广应用等作用,推动专业化服务向居家和社区延伸。加强残疾、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着力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引导养老机构积极收住失能老年人,发展长期照护和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服务。
另外,还要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持。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大力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整合周边场地设施等资源,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增强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能力。
其实,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已经有了交叉的部分。成都市常青社·新鸿乐养社区的负责人刘冬梅告诉记者,一些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子女并不能24小时照护老人,而且家人的养老知识不够专业,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提供服务。她所在的机构提供了复合型开放型养老,即机构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浴、喘息服务等专业服务,解居家老人之困。
与此同时,居家养老的老人,也能够随时来养老机构,接受文化娱乐、健康监测、老年教育、辅具租赁、康复服务等服务。其中文化娱乐、健康监测以及应急上网和充电等服务是免费提供的。这样的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的模式推出以来,很多老人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养老机构的规模在迅速扩大。2024年12月30日至31日,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披露,截至2024年10月底,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40.4万个,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2.2%,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
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
城乡养老服务网络是本次《意见》的关注重点。《意见》要求,依托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在承担兜底保障职能基础上,拓展和强化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综合功能,统筹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利用。
在乡镇(街道)层面,依托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等,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专业照护、服务转介、资源链接等作用,促进上下联动,推动供需衔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乡镇(街道)敬老院由县级民政部门直管,探索推广委托运营,提升服务管理质效。
同时,还要发挥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带动作用,采取“中心+站点”等方式,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式养老服务站点,完善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建设“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发挥设施站点连接家庭与社会服务的作用,及时收集和转介服务需求。以此来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
记者了解到,在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各地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老年助餐点数量达7.5万家,河北、浙江、山东等地老年助餐点数量超过了6000家,老年人便捷享受助餐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