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夏晓伦)在人机共生的背景下,制造业如何找准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坐标”?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而在这场变革中,人——特别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中华全国总工会工运研究所副所长逄国君在近日召开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就业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劳动学会秘书长赵越认为,新质生产力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就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支点,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应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创造就业机会,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并充分释放劳动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
报告显示,作为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中的典型代表,紫领人才正在成为带动制造业转型的排头兵。据介绍,“紫领”是介于传统“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特殊职业群体,广泛存在于智能制造业的班组长、技术员和质检员等岗位,既拥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又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将劳动群体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产生诸如‘紫领’这类新兴产业工人群体,这也是有效应对技术进步和挑战的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认为,“紫领”群体的兴起,最根本的表现是劳动者劳动禀赋劳动技能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也必然带来了整个产业的转型、产业的升级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紫领人才既不同于过去的白领,也不同于过去的蓝领。如同先锋队和排头兵一般,带领新质生产力应用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表示,紫领人才是工作内容革新的承接者、AI赋能中的优势群体、自动化与数智化浪潮下的进化者,通常具备四个典型特征,包括以生产一线为主要工作场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广阔的职业成长空间。
“随着互联网+、数字经济十余年的发展,传统行业和工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秘书长翟东海表示,随着互联网等行业开始融入传统行业之中,新质生产力正在向智能制造、智能加工类企业变化,“未来相信高学历人才进入工厂是必然趋势,这是由生产力和劳动者供应共同决定的。”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吴帅则认为,在智能制造、新技术进一步渗透的大趋势下,制造业未来的就业规模将总体呈现缩减趋势,但制造业领域未来的就业质量将逐渐提升,“基于这两个客观事实,未来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和以‘紫领’为场域的智能制造领域,将是可预期的趋势。”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