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四化的到来,智能驾驶系统逐渐成为汽车的“灵魂”。
近日,有消息透露,日系品牌本田正筹备加入“华为大军”。目前本田正与华为就智能驾驶领域积极探索合作意向,华为智驾有望在“烨”品牌上进行搭载。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向本田方面求证,截止发稿前,暂未收到回复。
据了解,“烨”品牌是本田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全新电动品牌,于2024年4月正式发布。烨品牌第一弹车型烨S7和烨P7原计划在2024年年底上市,但这一计划已经被推迟到2025年第一季度。
“折戟”新能源汽车市场
三年前,本田中国推出纯电品牌e:N系列,其中e:NP系列车型归属广汽本田,e:NS系列归属东风本田,彼时本田中国对该品牌也是期望颇高,希望其能助力在华迈入电动汽车发展快车道,但事与愿违,e:N系列没能成为本田中国的“灵药”。
在2024年4月16日,本田举办了主题为“激发本真”的电动品牌发布会。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田中国总经理五十岚雅对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及品牌的发力点做了分享。
五十岚雅表示:“我们必须去应对现在新能源车市场扩大,以及燃油车销量明显下降的现状。面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本田会结合上市时间具体思考烨品牌6款车型真正提供给消费者的附加价值。”
据悉,本次发布会,本田正式发布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全新电动品牌“烨”。烨品牌三款全新车型烨S7、烨P7、烨GTCONCEPT全球首发,其中,烨S7和烨P7是烨品牌第一弹车型,烨GTCONCEPT是烨品牌第二弹车型。
现场,本田共展示了三款车型。其中,烨S7和烨P7作为第一弹车型,是“烨”品牌中坚力量,采用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新一代纯电动车专属的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
同时,本田也在全面拥抱中国智造、中国科技,与宁德时代、华为、科大讯飞、航盛展开了积极合作。备受关注的华为光场屏在汽车副驾的首次搭载,通过声音、光线和香气设备联动,立志打造“更有趣”的高品质私人空间。
但是,本田在中国发布烨品牌的时候,市场就出现过不认可的声音。有声音指出,“烨”的本意是指火盛、明亮,引申是光辉灿烂,确实是正向积极的市场表达,但作为一个电动汽车品牌,与“火”挂钩确实有些不妥,中国消费者就是很注重这些细节,也侧面验证了本田对于中国消费者缺乏理解。
有业内人士透露,推迟上市的原因在于,烨品牌的营销传播以及智能化技术还未达到本田日资方的心理预期要求。
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100度电池等技术已经下探至20万元价位。也带给了本田不小的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76773辆。2024年1~11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740399辆,同比下降30.7%。
在此背景之下,目前本田正在积极推动电动化转型,计划通过建设新的电动车工厂来提升产能。本田中国宣布,到2025年前,电动化比例将达到50%以上,并在2027年后不再投放燃油新车,计划在2030年前推出10款以上的纯电车型。这些举措旨在提升本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强强联手或“拥抱”华为
事实上,本田或与华为进行合作无疑是一条快速打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路径。
回望2024年,华为的汽车“朋友圈”表现不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鸿蒙智行全系(全名为鸿蒙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是华为智选车业务的全新升级)累计交付新车444956辆,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更让鸿蒙智行成功登顶中国新势力30万辆以上年销量榜首。同时,鸿蒙智行连续8个月中国车市成交均价TOP 1,其平均成交价高达37.9万元。
具体车型方面,问界M9发布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稳坐中国市场50万元销售冠军。问界新M7系列12月交付14150辆,年度累计交付达到19.7万辆,荣获2024年新势力车型年度销售冠军。享界S9系列累计交付7494辆,连续5个月成为40万元以上纯电豪华轿车销售冠军。智界R7累计交付28969辆。此外,鸿蒙智行首款行政级轿车尊界S800在超豪华市场表现亮眼,实现了向高端化的跃进。
如今,鸿蒙智行旗下的四界已经印证了华为全链路参与造车的成功性,一个鲜明的例证在于,问界的热销直接带动赛力斯起飞,今年三季度营收1066.27亿元,归母净利润 40.38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现在)很多车厂想跟我们合作,我也很抱歉,我手里没有那么多资源了。”短短几年时间,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从主动“求”车企合作,变成了现在被车企追着要合作。
事实上,华为作为车企供应商的角色正在放大。有关注本田的知情人士透露,“未来不排除烨品牌旗下同一款车型会采用‘ Honda SENSING 360+ 高阶智驾系统’和‘华为智驾’两种并行的解决方案。”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合作的方式,可相对减少自身研发风险,增强供应链保障能力,并充分发挥各方的相对优势,也彰显了本田全面拥抱智能汽车的决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正在进一步升级,比如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HI PLUS”版本——在原本HI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额外的业务范畴,合作不仅仅为车企提供完整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全栈式解决方案,还有营销和服务。对于本田来说,可能还需要加快步伐,紧跟市场节奏,才能让品牌重焕生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