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永嘉路309号的嘉澜庭口袋广场,因宠物友好、社区共享、快闪市集等深受人们喜爱。早上,邻里老人在那里活动筋骨、聊天;上午,时常有搬到郊区的居民回来和老伙伴聚会;中午迎来午休的职场人群;下午属于放学的孩子们;工作日的傍晚和周末,这里又成为宠物的游乐场。
作为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微更新项目之一,2021年,嘉澜庭口袋广场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社会与文化建筑类金奖第一名及社会责任奖特别奖。
这处口袋广场的设计团队负责人、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庄慎,这些年常常回到现场,参与后期的维护工作,包括为座椅增加靠背、处理地砖上的青苔,关心每一棵树的成长。他设计的社区小商业也持续运营,入住口袋广场的店铺“口袋咖啡”与社区居民、老客人共同相处了近五年,见证了一个有温度的社区慢慢形成。
庄慎和“口袋咖啡”主理人小棋,在日前举办的“微更新·烟火情”城市更新主题分享会上,分享了项目持续运营的感受。打造一处人们喜闻乐见的公共空间,需要多方合力。“人们喜欢使用,才是好的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小棋表示,“如果盖得富丽堂皇但大家都不来,那就并不成功也不美好。”
成功经验:机制不要太复杂
永嘉路口袋广场开放五年以来,经常举办市集、快闪等活动,日常休闲人气也很高,已经形成不同人群分时共享的“秩序”,
这处宽约18米、深约40米,面积约700平方米的方形公园,一面临街,三面与民宅相邻,嵌入社区内部。连廊座椅围合成开放庭院,中央有可控喷泉和几棵树。广场最内侧的铁皮房子,就是口袋咖啡,咖啡馆工作人员日常也承担一些广场的维护管理工作。
庄慎告诉第一财经,看到这处空间被人们很好地使用,作为建筑师非常幸福。社交网络的反馈和朋友们经常发来的照片、感想,使他一直有新的思考。人们不断使用、评论、传播这处空间形成的公众“评测”效应,不断向设计者提供反馈,这是城市更新当中非常重要的社会机制。
庄慎表示,5年以来,口袋广场的使用情况比较好,舆论比较关注,他和口袋咖啡的主理人小棋多次受邀在活动中分享,也接受了很多采访,政府和业界把这个项目作为15分钟生活圈和口袋广场设计的典型案例,做了很多推广。从城市更新项目后续运作的角度来讲,设计团队一直参与宣传、交流和信息反馈。
街道接手管理之后,有一些新的需求,需要建筑师持续参与后期维护。比如,街道希望增加设计一些座椅靠背,地砖容易长青苔需要研究对策等。
“有一棵树老是死掉,种过没能成活,树穴一直空着。去年我们号召了一下,一些朋友想为口袋广场做贡献,和我们一起捐了一棵树。最近在街道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相关的手续办妥,树也种好了,也跟周围的居民都打了招呼。希望这棵树能活。”庄慎说。
回顾设计过程,庄慎认为,从前期立项、预测、建设到使用和后期的运营管理,流程参与方的水平都很高,令这个项目成为示范案例。因此,人们自然地关心这样的项目能否复制,虽然上海有意思的微更新层出不穷,但“第二个口袋广场”尚未出现。
“听上去好像挺容易的,其实是不容易的。”庄慎总结经验时认为,好的城市空间是综合创新的结果,不仅是靠设计创新或管理创新,“如果说有什么机制能促进这样的项目出现,我最大的感受是,机制不要太复杂。很多事情,简单一点反而能成。”在庄慎眼里,好的机制让各个层面的合作方、管理方都能发挥主动性,认真对待。
小商业给了广场一只眼睛
在入驻口袋广场之前,口袋咖啡主理人小棋与丈夫在永嘉路上开过一家门脸小小的咖啡馆。从开店伊始到现在,经过了近5年,小棋与团队积攒了很多运营社区咖啡馆的经验,也开过几家分店。
在口袋广场,小棋看着新的社区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她说,自己和团队好像开的并不是一家咖啡馆,更像在“做一个广场、做一处社区”。在几家分店之间,小棋把口袋咖啡视为一个“指标项目”,这家店的盈利不是最重要考虑的目标。
“大家对社区店的需求是平易近人的价格,愿意一直来复购。我们肩负口袋广场的一些共管责任,一方面会得到一些水电费减免,另一方面管理成本、人力成本也更多。”小棋说她经常开玩笑讲,口袋咖啡的小伙伴要有很坚强的身心,因为不只要做咖啡,还要扫狗便、清理公园垃圾桶。
居民和老客人的反馈,也是宝贵的精神收获。有一位老人每天用轮椅推着老母亲来口袋广场晒太阳,停留比较长时间,主动提出义务帮忙用冲水枪清洁广场上的木凳。
口袋咖啡店设有专门供客人放咖啡杯的区域,店员需要花时间帮客人洗杯子,他们也了解老客人喝咖啡的习惯。店里有一些日常的收拾整理,客人会随手就帮忙做了。店里的很多照片,记录下一些客人的生活轨迹。
5年下来,小棋眼看着有的客人相识、相恋,婴儿车里的孩子长大,在口袋广场上跑来跑去。小棋说,大家对口袋广场是有感情的,它不那么商业,很多邻居都在这里被感动过。
庄慎认为,街道在招商中选择了做社区咖啡馆,并且选中了口袋咖啡团队,是决定性的因素, “这是口袋广场的运气”。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开过咖啡馆,庄慎知道开咖啡店很难,需要专业的人全身心投入才能做好。
他还提到,建筑师与咖啡馆运营团队在口袋广场形成了特别的关系。在广场深处设计一个可以开咖啡馆的空间,是建筑师的决定。项目设计要求中,是没有经营场景的。庄慎考虑,广场有40米深,如果没有日常管理,可能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希望安排一个运营空间做咖啡馆等小商业。“这样就能给广场一只眼睛,可能会把这里照顾好。”建筑师作了两手准备,如果投用之后,管理方不想安排店铺,把这处空间开放就可以。
“我觉得广场最好的地方,就是它不完美的一些角落。”小棋说,“比如椅子的斑驳,地砖的一些摩擦痕迹等,有一些被使用过的痕迹。人们喜欢使用,才是好的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如果盖得富丽堂皇但大家都不来,那就并不成功也不美好。”
随着日常使用的加深,不同人群到访,口袋广场必须面对“不美好”。公园一直不断产生各种新问题。“比如遛狗不牵绳,现在我们心态比较放平了,跟街道共管,跟居民‘共治’。狗友跟老邻居如果发生冲突,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我们只是一个平台。”小棋说:“如果有狗便没有被实时捡拾,我们也会调监控看是哪只狗拉的,找机会提醒主人。”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认为,生活当中的小碰撞小摩擦,对空间的活力和烟火气是很重要的,城市更新忌讳空间变得冷漠、无趣。能够产生交集、探讨和话题,提供思考生活的机会,就是好的载体。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