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即将开启新一轮以数据为中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6日对外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下称《指引》),对我国未来5年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明确规划,提出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围绕“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美好愿景,《指引》明确了多个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重点方向,包括建设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建设数据高效供给体系、建设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建设数据便捷交付体系、建设行业数据应用体系等。
业内专家认为,《指引》是立足当前实际,总结发展经验,围绕数据价值释放路径,形成的指引性文件,对于凝聚行业共识、明确建设思路具有积极意义。《指引》印发后,地方和行业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门槛,助力培育数据技术产业良好生态。
明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总体架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明确的改革任务。在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的大背景下,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作为数据基础制度的基础承载、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支撑、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抓手,亟需加快推动建设,形成横纵打通、层次完善的基本格局。
《指引》明确,当前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催生新的技术—经济范式,重塑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数据基础设施延伸和拓展。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对于支撑数据基础制度落地、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数据基础设施作为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要素和数据资产安全保护、价值生成、交易流通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设施,是发挥数据价值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支撑。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面向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是集成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
根据《指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统筹下,由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网络设施、算力设施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紧密相关,并通过迭代升级,不断支撑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表示,这次发布的《指引》,一方面给出了我们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总体架构,明确了它的结构组成,另一方面也在顶层框架设计之下,留足了实践探索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指引》提到,当前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围绕流通利用业务场景,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探索形成多种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和解决路径,并在不断迭代发展。在推动技术设施化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重作用,坚持自上而下布局、自下而上探索双向协同,鼓励大胆创新,支持先行先试,加快技术收敛,推动技术规模化部署、系统化应用,为构建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奠定坚实基础。
《指引》提出,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协同构筑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指引》明确了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愿景和建设目标,指导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打通数据流通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循环,促进数据应用开发,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6日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带动数据流通利用以及网络、算力、安全等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据业界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带动未来5年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
近期,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三项文件都提到了加强数据基础设施支撑。
形成全国数据“一本账”
《指引》针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数据流通利用、算力、网络、安全等方面,部署了具体建设任务。
在建设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方面,建立覆盖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及国家、省、市、县等层级的全国一体化的分布式数据目录,形成全国数据“一本账”,支撑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有序流通和共享应用。建立数据目录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加强数据分类管理和分级保护。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在6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制度、技术、应用的有效承载,是释放数据价值的物理依托。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为10%左右。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就是为了支撑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大规模数据流通利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发挥海量数据优势和丰富场景优势,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动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嘉美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关系我国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潜能和动力。因而,要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推进。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方面应着眼于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于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进行超前谋划部署,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关键赛道,以数字化方式驱动产业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
《指引》还对算力底座进行了系统部署,包括推进算力资源科学布局,推进东中西部算力协同,推进算力与数据、算法融合创新,推进算力与绿色电力融合,推进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协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综合算力评价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我国算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算力结构不断调整,智算规模增长势头强劲。该报告建议,构建多元算力供给体系,优化综合算力布局;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基础设施能效碳效;强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撑,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加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算力产业赋能,促进数实行业深度融合;持续完善算力产业生态,加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在组织保障方面,《指引》明确,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快出台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文件。在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安排下,研究制定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中央投资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数据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资金安排、课题研究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力量参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吴琦认为,为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着力做好与传统基建的协调,加强行业之间、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和产业合作,加快城市数据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各地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需求和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因时施策,保持建设规划的适度前瞻,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带动本地数字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