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也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作为中国经济的大动脉,长江经济带覆盖长江沿线的9省2市,以约20%的国土面积支撑起了全国46%的经济总量。10年来,长江经济带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同联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整体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上中下游地区在发展阶段,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亟须在长江中上游培育出第二个、第三个‘上海’。”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日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沿江省市要坚持“四共”(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原则,努力实现区域协同融通,将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黄金水道迈入腾飞“黄金期”
在武汉阳逻港A区,高耸的大型桥吊延伸至长江江面上,坐在港区中控室的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便可从停靠在岸边的货轮上精准抓取集装箱,再通过往来穿梭的卡车运往相应堆场。在远处的作业区,最高达5层的各色集装箱堆垛成“山”,多台可远程控制的橘红色龙门吊轻巧抓取集装箱平移至大型集卡上。
记者日前在武汉阳逻港实地采访了解到,整个港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已发展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一港”。而在整个长江干线,亿吨大港已增至16个,基本形成了现代化黄金水道。
长江黄金水道效能正进一步释放。2024年12月26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预计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同比增长3.9%,并首次突破40亿吨大关,稳居世界内河第一位。
早在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阳逻港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自此,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构想开始进入快速落地期。
此后的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指导意见》,提出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并明确长江经济带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
据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介绍,在最初讨论长江经济带范围时,上游不包括贵州省,下游不包括浙江省,在听取沿线省市负责人和专家的思考、建议后,贵州和浙江两省被纳入规划范围,最终确立了如今的“9+2”格局。
“长江经济带要保护环境,就必须把贵州省纳入进来,如果不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浙江省,经济账都不好算。”肖金成表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支撑带,是提出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经过十年发展,长江黄金水道串起了世界最大的内河经济走廊。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长江经济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427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46%。
对于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秦尊文总结称,一方面,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引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十年禁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占全国的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绿色协同“带”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香溪河流经宜昌市兴山县和秭归县,自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流入长江。
农业面源污染,一度是影响兴山县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因素。据介绍,为杜绝农业面源污染,兴山县筹集1200多万元,关闭了饮用水源地、集镇周边等禁养区内172家规模和规模以下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0%。
通过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兴山县于2021年实现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这也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真实写照。事实上,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一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所在。
在上述《指导意见》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是长江经济带四大战略定位之一。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更是将其列为长江经济带四大战略定位之首。
“处理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并推动区域协同融通。”秦尊文告诉记者,“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以高水平保护为支撑,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同时,要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创新利益分享模式,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在秦尊文看来,生态环境保护如果不能做到跨区域协同,其效果将大打折扣,必须加强“生态共治”,实现区域协同融通发展。
“妥善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非常核心的内容。”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则建议,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着手,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的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题根本
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生态环境改善,关键在于推动区域融合协调发展,核心在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论坛”上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域广阔,经济厚实,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以强劲活跃的新质生产力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各个地方的能动性,从各自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探索适宜于自身发展的路径。同时要加强合作联动,形成有机分工,相互支撑,协同运作,打破地区封锁。”范恒山建议,长江沿线省市要促进产业转移和承接,携手共建现代产业园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共同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在秦尊文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破题和产业转型的根本。秦尊文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为例分析称,该工厂的设立和快速发展,是长江经济带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发展的生动体现,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还为长江经济带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秦尊文进一步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成功,也离不开长江经济带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支撑。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便捷的交通网络,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助推产业、经济提质提效。”对此,秦尊文建议,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创新能力;二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激发新动能;三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五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