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资产规模增长驶上“快车道”,2024年三季度末已超480万亿元。分析人士预测,2030年我国金融资产规模或达到1000万亿元,增长空间巨大。
2024年,全球经济在曲折中寻求复苏。一方面,通胀压力缓解,贸易出现回暖,科技创新加速推进,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微妙变化与全球供应链的深刻重构,也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我国一揽子稳经济增量政策加力推出,诸多领域出现积极变化。尤其是金融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稳健性与创新力,金融强国建设的步伐日益坚定,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望2025年,业内分析认为,内外部政策变化将是影响中国经济走势的最大变量。我国金融工作将围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楼市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展开,加速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步伐。
政策“组合拳”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我国金融工作取得新成效。
“金融系统不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行业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024年11月,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金融工作情况时如此表示。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在2月、5月、7月先后三次实施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以应对经济变化。
从全年货币政策实施及效果看,“支持性”和“精准性”特点凸显。具体而言,在总量上,综合运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在结构上,着力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降低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和按揭贷款利率,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并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市场化的方式加快推进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在传导上,推动改革金融业季度增加值核算方式,由之前主要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改成收入法核算,整治规范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盘活存量低效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2024年,货币政策的调整有力支撑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这一年,资本市场多次迎来里程碑时刻。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围绕“1+N”政策体系建设,证监会出台了系统性的改革举措;9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公布多项重磅金融政策“组合拳”之后, 资本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市场韧性和内在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前海开源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认为,随着国内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2025年宏观经济环境将明显好转,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盈利回升,带动股价回升。
此外,2024年是金融全面践行“五篇大文章”之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2024年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明确方向、取得突破。以科技金融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5.79万家,获贷率为55.7%,比2023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6.03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601818.SH)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金融机构加快完善服务机制,落实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决策部署,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新质生产力体系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银行业、保险业的工作重点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稳”字当头
构建“强大的金融监管”
“稳”是2024年金融工作的主旋律,也是2025年发展的必然方向。
2024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指出,金融系统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扩大存款保险基金及其他行业保障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资金积累,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风险处置职能。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稳定发展,离不开强大的金融监管。
2024年,随着金融监管总局全面履职的深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在挑战与机遇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跃升,开启了金融监管新篇章。第一,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包括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职责划转、编制调整、内设机构优化等一系列举措,为金融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全力推进,通过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常态化机制、落实六方责任等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第三,金融监管法规进一步完善,如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立法进程、表决通过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决定等。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认为,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点。“第一,应强化监管统筹协调,实施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持续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提高监管针对性。第二,应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峰’监管有助于减少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提升监管质效。下一步应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推动中央和地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升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能力。第三,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尤其是监管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对数字金融领域的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
谋篇布局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2025年,金融政策方向已明确。
货币政策取向“适度宽松”。潘功胜指出,将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性,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下一步将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守住风险底线。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温彬看来,当前我国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对人民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提出新要求,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有助于完善逆周期调节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防范跨市场跨区域跨国境风险传染,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强国的构建不仅关乎自我超越,更需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以推动我国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再次明确了金融开放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董希淼认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深化,如持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更多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与中资金融机构合作,更好地融入中国金融市场。金融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弥补制度短板和监管空白,特别是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同时,学习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和标准,加强与发达国家监管机构交流合作,进一步优化提升监管能力与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