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场调研,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选了一个熟悉的地方:模速空间。
其间,他多次提到“产业生态”,强调“全力打好产业生态培育攻坚战”,“加快构建更成熟、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并非新概念,但近来在上海各重要场合被频繁提及。年前的市委学习讨论会和市委全会上已经明确,2025年,上海要着力“打好产业生态培育攻坚战”。
这意味,在新一年不确定性更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更大的背景下,“生态”在推动转型升级中的意义愈加凸显。
而将其提到“攻坚战”的位置,意味着,在新的要求下,一些既往被认为可行、通行的做法,必须及时摒弃、尽早重塑。
比如“内卷式”竞争。
从全国范围来说,扎堆追热点导致“内卷”的现象始终不绝。2021年,元宇宙项目被当做香饽饽竞相争抢;2023年,谁不搞人工智能仿佛就要被时代抛弃;2024年,又都生怕在低空经济赛道赶了晚集。
如此盲目追逐热点,一哄而上,靠拼税费、拼补贴等做法,抢到项目的同时,也破坏了空间聚焦的生态优势。以至于,中央层面一再明确下令反对内卷式竞争,上海亦就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推出专门规定,明确杜绝内卷式招商。
良好的产业生态,并不是“大而全”的生态,更不是一个个“小散乱”的自留地拼接而成的生态,当然也不是一哄而上什么流行就做什么的生态。其间核心,就是要解决“大而不强”“多而不强”甚至“小散乱”的问题。
上海各区空间、禀赋各不相同,什么都做并不现实,也无法产生核心竞争力。当务之急还是因地制宜深耕有差异化、特色化优势的赛道,在全局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近年来,上海在重点产业布局上,已经开始显现差异化思路。比如人工智能,上海就拒绝“摊大饼”,空间布局上相当聚焦,在模速空间和模力社区两大产业空间发力,将创新和产业要素的密度最大化,产生了活跃的化学反应。
揭牌一年多来,模速空间已汇聚255家大模型企业、34个备案大模型以及100余家投资机构,开展了近300场生态活动,正朝着打造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的方向稳步迈进。
值得留意的是,模速空间找准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环节之一:大模型及应用。其应用场景广、市场潜力大,对上下游的牵引带动能力都很强。
这也代表了产业生态培育的一种新趋势:不再费心费力强求产业链大而全,转而设法抓住链主龙头——比如特斯拉;抓住战略必争领域——比如芯片制造;抓住价值链高端环节——比如创新药。
抓住这些裉节,企业、人才自然而然聚拢,产业生态培育也能事半功倍。
当然,这对相关干部的战略眼光提出更高要求。能够深入洞察产业趋势规律,准确把握企业集聚的作用机制和内在机理,才能找到具有引领撬动作用的工作抓手。
此前上海提出政府招商服务要有“投行思维”,也是基于相同的逻辑。
去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上海作为全国工业重镇,必须当仁不让地发展先导产业、战新产业、未来产业,以战略敏捷赢得战略主动。这既关系到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国家安全。
理解这层背景,就能理解,上海产业生态培育的一些老做法、老问题,已经到了不改变不行、不解决不行的关键时点;也能理解,面对又一年的复杂严峻形势,上海为什么把产业生态培育,当做2025年的首场“攻坚战”。
啃下这块“硬骨头”,上海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全方位转型,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