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威高、信达生物、云南白药、正大天晴等一批生物医药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开工、投运,以及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逐步建成投运,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正从一张蓝图“渐变”成美如画的“实景图”。
新年伊始,大虹桥加速发力生物医药产业。“过去,我们是‘架梁迎燕归’,现在,我们要做到‘香盛蜂自临’。”南虹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一支生物医药事业部(下称“事业部”)的精干队伍集结,通过“引进来、留得住、引强补链”,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为生物医药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赋能。
急企业所急,一个企业需求撬动跨部门协同
去年8月,信达生物全球研发中心入驻大虹桥。然而,一个现实问题很快出现了。研发中心距离最近的地铁站和公交车站都有些距离,员工们上下班时通勤不便。信达生物提出一个需求:能否在项目周边规划共享单车停车服务点,解决换乘问题?
一个企业撬动交通规划的改变?这看起来不切实际。事业部的项目专管员却没有一口回绝。“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员工的日常通勤,更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立足员工的获得感,事业部立刻行动起来,牵头协调属地街镇和交通规划部门,提出了在项目周边规划共享单车停车服务点的想法,并与属地街镇进行了多次磋商,详细讨论了停车点的布局、车辆的投放数量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等问题,推动问题的落实。就在这几天,好消息传来,共享单车停车服务点已投入使用,有信达生物的员工笑道,新年要“开足马力往前冲”。
急企业所急——这是事业部的工作宗旨。威高云行智创园项目已临近收尾,在分期验收、用电用水接入过程中遇到与既有规划协调、市政道路建设及资源调配支持等问题。项目专管员主动靠前,做好前期问题梳理;事业部积极支撑,组织召开跨部门的专题会议。截至去年12月底,企业两路用水问题已解决,用电问题也在积极推进中,为企业尽快竣备争取时间。
做“最强后盾”,精准招商做大朋友圈
2019年,信达生物拿下了虹桥前湾片区首块项目用地,投资15亿元,在大虹桥建设信达生物制药全球研发中心。信达生物集团副总裁、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赵磊介绍,选址时,营商环境、产业集聚、国际化发展优势以及与公司苏州基地的空间距离都是重点考虑因素,最终企业坚定选择了落地大虹桥。
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有力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大虹桥加速集聚。随后,正大天晴全球研发总部、先声药业(中国)研发中心、云南白药上海国际中心、威高云行智创园、东软上海科技中心等一大批生物医药类龙头企业纷纷落地。
“随着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蓄势待发,更好的营商环境和企业服务势在必行。”南虹桥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集团成立了生物医药事业部,这个服务团队以90后为主,专业对口性极强,所学专业来自于制药工程、经济学等领域,深厚的专业功底、广阔的国际视野让他们能够成为企业的“最强后盾”。
虽然团队成立仅一年,但记者了解到,事业部团队已撰写完成了《关于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的研究报告(初稿)》,对当前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为地区产业引进、培育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去年的进博会上,事业部还通过精准招商,成功对接了25家涵盖多个细分行业的目标企业,包括医疗器械、医药保健、医疗诊断、医疗美容等,通过提前研究目标企业,引进更多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助力大虹桥生物医药产业更快发展。
就在最近,信达生物全球研发中心传来好消息,首款国产双靶点减重降糖针即将于2025年上市,造福肥胖或超重患者。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投入运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大健康朋友圈”已经初现影响力,南虹桥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通过精干的服务团队,营造一流的营商环节,让“香盛蜂自临”,全力推进大虹桥的总部“虹聚”计划。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