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科专业因何大撤退:AI替代还是就业回报低
2025年01月03日 18:3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近期,“哈佛大学因教师离职取消30多门秋季课程”的消息不胫而走。据报道,取消最多的是历史与文学系的课程。

  国内近十年本科专业调整范围也不断扩大。在撤销数量方面,设计学类专业最多,有305个,其后是工商管理类、电子信息类、公共管理类,分别有266个、247个、247个。可见,文科专业裁撤力度较大。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5)》(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在全球高校财政赤字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停办“实用性”不强的文科专业。文科成为高校优化调整的“重灾区”。

  文科大撤退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AI浪潮下高校拥抱智能技术的结果,也是AI对就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次生影响。但是,面对AI时代,文科真的没有用武之地吗?

  大学文科专业剧烈调整

  近年来,大学“砍掉”文科专业和课程的事件时有发生。

  报告称,2022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阿拉斯加大学、堪萨斯大学等都宣布或提议削减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涉及人文学科。2023年西弗吉尼亚大学决定终止28个专业,主要是人文学科。

  在欧洲,荷兰莱顿大学拟关闭多个本科人文专业课程。其中,非洲研究和拉丁美洲研究的学士学位课程有被完全撤销的风险。乌得勒支大学宣布,从2026年9月起,法语、德语等学位课程停止招生。包括罗汉普顿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和肯特大学在内的英国大学也正在缩减甚至关闭人文系。

  近年来,中国大学专业撤销数量屡创新高,2023年全国本科专业点撤销数量高达1670个。其中,设计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等专业类撤销数量位居前列。

  报告统计了近十年国内大学专业调整情况。在撤销数量方面,设计学类专业最多,有305个,其后是工商管理类、电子信息类、公共管理类,分别有266个、247个、247个。可见,文科专业裁撤力度较大。

  有减就有增。从近十年新增专业所属的专业类来看,计算机类新增最多(1993个),其次是电子信息类(1018个)。具体专业方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760个)、人工智能(532个)、机器人工程(363个)等专业新增数量处于前列。

  一些传统学科也开始拥抱AI,衍生出新的“智能”专业。报告指出,近十年全国新增“智慧”“智能”本科专业总计1799个,其中超八成都是在近五年内新增的。除人工智能外,新增最多的三个“智能”专业分别是智能制造工程(342个)、智能科学与技术(190个)、智能建造(153个)。

  除了数字经济等少数可被纳入文科的专业之外,经AI“改造”的专业主要是理工科专业。可见,AI总体上冲击了传统的文科专业。

  文科学生就业满意度不低

  被撤销的专业,其实自身原因也很重要。报告称,一些专业因为课程设置缺乏独特性,与其他专业存在较多重复,特色不鲜明,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化、特色化人才的需求而被撤销。

  “高校把相关的专业撤销、合并,除了受就业市场的影响,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学校觉得在同类型学校的比较当中,他所办的专业不具备优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报告还称,部分专业因市场需求饱和而面临困境,如公共事业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技术进步对企业和就业的影响加速。预计AI将淘汰多达2600万个记录和行政职位,比如收银员、票务员、数据录入和会计。

  文科生的就业空间因此受到压缩。以翻译为例,麦可思研究院历年发布的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翻译岗位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在下降。应届本科生从事翻译类职业的比例由2014届的1.1%降至2023届的0.4%,近十年就业占比降幅达64%。

  在国际范围内,“毕业后能找到工作,或者更进一步,找到高收入工作”已成为公众判断高等教育价值的主要标准。

  报告因此指出,哲学、历史、艺术、雕塑、文学、舞蹈、外语等人文领域的学科专业,纵有百年的深厚历史,也成为民众眼中“学那玩意儿没用”的典型代表。

  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高校近年新设的专业主要是急需紧缺专业、新兴专业、跨学科专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不过,就业蓝皮书数据还显示,人文学科中的文学、艺术学虽然在毕业去向落实率、薪资等方面较工学等学科有较大差距,但就业满意度却并不低。

  报告指出,哪怕薪资不具备优势,相关专业毕业生依然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较满意。仅从薪资的角度来评价学科价值或许过于片面。

  文科人才培养需变革和创新

  AI时代,人文学科其实大有可为。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春超认为,AI发展不仅极度渴求具备计算机编程、数学建模及算法设计等“硬技能”的专业人才,对拥有卓越沟通协调能力等“软技能”的人才需求也同样强劲。

  领英发布的2024年最受欢迎技能清单显示,沟通、客户服务、领导力等传统技能对企业而言仍然至关重要。AI时代需求增长最快的技能是适应力。

  培生中国执行董事林国章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也表示,AI给各行各业带来很多挑战,但不是AI直接取代人的工作,而是AI的发展对胜任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类的沟通、学习等能力,只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会被AI取代。”林国章说。

  报告也指出,人文学科的毕业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和其他许多在职场中很重要的东西。技术瞬息万变,以人文学科为代表的通识教育为学生培养的适应性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只是,文科人才培养急需大刀阔斧的创新、变革。

  报告介绍了多个国内大学文科“突围”的案例。美国埃默里大学计划在未来三到四年内,招聘多达30名文科教师,并扩大创造性项目。

  当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相关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给了文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契机。自2024年9月开始,“推行可持续发展”成为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商学院新生的必修课。该课程被评为“彻底的跨学科”,来自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健康科学、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员,将提供课程支持。

  在国内外,AI课程正在成为面向包括文科生在内学校全员的大学通识课程。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已经将AI纳入通识教育范畴。

  2024年秋季学期,AI课程首次作为通识必修课进入浙江大学的课程体系。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该通识课程分为 A、B、C 三个层次:A层面向具有编程基础的理工科学生;B层服务于人文社科方向的学生;C层专为艺术专业的学生设计。

  到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复旦大学将实现AI教育的“三个渗透率100%”——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专业。

  报告指出,AI教育不止于通识课程,应加强AI相关的教育与科研投入,推动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同时,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也需相应改革,引入AI技术提升教学互动性和个性化,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全球文科专业因何大撤退:AI替代还是就业回报低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