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首款新车上市即热销、比亚迪三季度营收首超特斯拉、华为“朋友圈”持续扩大、尊界S800预售价100万至150万元、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部分新势力品牌终止运营、经销商面临生存困境……2024年的中国汽车行业,可谓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几家欢喜几家愁。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将2024年称为汽车圈流量元年。2024年12月29日,长安汽车举办的2025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朱华荣表示,“小米汽车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关注度是我们平常车企的40倍。40倍是什么概念,就是我要去讲40遍,才能达到它的声量和关注度,所以我们必须转型。2024年是汽车圈的流量元年。ICT领域,像小米雷军、华为这些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流量时代,一些行业热点技术和经营方式成为了相关企业竞相探索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一批具有高关注度的“流量热词”应运而生,成为2024年行业发展的印记。新华财经归纳了9个关键词,总结了2024年汽车行业的创新、困惑与精彩。
1、价格战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大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2024年纷纷采取了降价策略。从年初开始,比亚迪、长安汽车、赛力斯、理想汽车、特斯拉等众多车企纷纷加入价格战。
降价潮覆盖全行业,涵盖了从A级家轿到中大型SUV等各个级别车型,例如比亚迪的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等A级车,以及问界M7、小鹏G9等中大型SUV。其中既有售价7万多元的五菱、埃安等入门级车型,也有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全系直降10万元。
有些品牌另辟蹊径推出低价版车型,例如比亚迪推出王朝系列荣耀版,起售价较在售车型大幅下降。也有特斯拉、东风日产、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品牌推出了“限时一口价”,用“降到底”的策略助推了销量回暖。
2、增·混时代
2024年,插电混动和增程车型正在取代纯电动车,成为汽车行业新的销量增长方向。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11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959.62万辆,其中纯电售出555.2万辆,占比57.8%,同比增长21.9%;插混+增程售出404.43万辆,占比42.2%,同比增长90.9%。插混与增程车型的增速远高于纯电车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混动技术占优的车企以比亚迪为代表,其年销427万辆的优势不言而喻。理想是较早专注于增程技术的新势力品牌,2024年以理想为代表的车企凭借增程车型销量快速上涨,成为首家年销突破50万辆的新势力车企。年销量排名第二的新势力品牌问界,同样凭借增程车型实现年销超42万辆,仅次于理想。
根据懂车帝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推出的《2024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报告》,41.42%的用户在购买新能源车时,更倾向于插电混动车型。主要原因是可以缓解里程焦虑,同时享受纯电驾驶的体验和较低的使用成本等。
增·混时代已经到来。目前,长安、传祺、奇瑞等自主品牌以及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均采用增程/插混双模并行的战略,小米、小鹏、零跑等新势力车企均在发力布局增程技术,小米第三款车型“昆仑”为增程SUV,预计2026年推向市场。
3、端到端
2024年堪称端到端自动驾驶的落地与爆发之年。特斯拉、理想、华为、小鹏、东风日产、奔驰、商汤科技、地平线等企业纷纷布局,发布了能够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华为车BU智能驾驶产品线成立了约50人规模的技术开发部,专门负责包括端到端与大模型的结合。基本每家车企的每一场发布会,你都能听到“端到端”。
何谓“端到端”?就是从传感器端收集数据开始,直接到车辆控制端生成车辆控制指令,跳过了传统自动驾驶系统中间处理环节,更加简洁高效。
2024年,基于AI大模型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加速上车,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新技术。这种技术实现了在无保护左转、掉头、环岛等复杂场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智能辅助驾驶的技术水平与用户体验。
展望2025年,或将是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决胜之年。不仅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也将全力投入,重塑智能驾驶的未来格局。
4、油电同智
油电同进、油电同路、油电同智、油电同权……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传统车企尤其是传统合资品牌转型路上的“口号”和方向。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北京现代等在内的多家车企明确在2024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这样的四字战略,并且多家已经实现落地应用。
例如,上汽大众推出的途观L Pro,被定义为“最聪明的油车”,搭载了高性能芯片、5G网络和IQ. 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奔驰在2024年广州车展上市的2025款GLC轿跑SUV搭载了L2 +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并计划将更多智能化配置逐步推广到更多国产燃油车型上。
这些车企的“油电同权”,虽然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油电融合发展与智能化变革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但整体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燃油车若想真正实现和新能源汽车一样的智能化,还需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5、反向合资
2024年,汽车行业的“反向合资”成为一股新兴潮流,奇瑞、零跑、上汽、小鹏等车企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展现出了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的新角色与新力量。他们代表着中国汽车正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例如,奇瑞通过与西班牙 EV MOTORS 合作,在巴塞罗那共建生产基地,助力其重启EBRO品牌;同时与捷豹路虎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授权其使用“Freelander 神行者”品牌打造电动车并出口海外,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转变。
上汽2024年与奥迪合作推出了高端电动汽车品牌AUDI,双方基于联合开发的新平台,由上汽提供其在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改变了以往合资模式中的从属地位,实现技术“反向输出”。还有小鹏和大众、华为和丰田等,中国企业几乎在合作中都扮演着技术提供者的角色。
这些“反向合资”的案例表明,中国车企在新能源关键技术领域已经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以“引领者”的姿态开始推动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6、整合重组
汽车行业在变革的浪潮中加速前行,“整合重组”成为了2024年的关键词之一,不少车企都通过整合重组来应对当下的市场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
吉利集团动作频频,先是10月份几何品牌并入吉利银河系列,将几何作为银河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吉利银河升级为品牌,产品与品牌的定位更加清晰。随后11月极氪与领克战略整合,极氪持有领克51%股份,双方将在研发、架构、销售等多方面实现协同发展;雷达汽车也并入吉利汽车集团,其核心技术融入中央研究院。
上汽集团则宣布飞凡回归荣威,双方将在研发、销售渠道、服务等层面进行融合,并重新梳理品牌与产品定位,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营销效果。
国际舞台上,本田与日产两大日系汽车巨头在12月23日宣布启动合并磋商,若合并成功,双方将在技术、生产、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实现优势互补,降低相关成本,合并后的企业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走向更加集约化、高效化和创新化的发展道路。
7、经销商转投新能源
2024年以来,汽车经销商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亏损压力,生存状况堪忧。在这样的困境下,不少经销商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中升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之一,截至2024年6月,旗下拥有近420家门店,其中豪华品牌4S店的数量占比超过60%。但近两年中升集团利润下滑严重,2024年,中升全面拥抱新能源,拿下约50家“华为智选车”授权,首批变更的品牌包括宝马、奔驰、奥迪、捷豹路虎等豪华品牌,将转型至鸿蒙智行品牌,主要销售问界。中升控股表示,“已经与赛力斯签订了初步协商协议,同意就合作分销其旗下的新能源汽车进行进一步磋商。”
永达汽车同样持续增加新能源品牌销售网络,合作的新能源品牌目前已达10余个,涵盖了问界、小鹏、智己等热门品牌。
据蔚来高级副总裁魏健透露,2023年至2024年,已有超过40家传统豪华品牌经销商选择转投蔚来,其中不乏保时捷、玛莎拉蒂、宝马、奔驰等全球知名豪华品牌经销商。比如广州京溪奥迪5S店,曾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奥迪经销门店,也已转投至蔚来的销售网络。
无独有偶,2024年以来,重庆中升汇迪、北京华阳奥通和郑州中升汇迪店等三家奥迪经销商均转投问界网络,其中北京华阳奥通是北京最大的一汽奥迪经销商,郑州中升汇迪是全国前三、郑州最大的一汽奥迪经销商。还有部分雪佛兰4S店转投比亚迪方程豹4S店等。经销商困局,正试图通过新能源品牌破解。
8、飞行汽车
低空经济起步,飞行汽车挂挡。
2024年,汽车行业的边界不断拓展,飞行汽车领域成为众多车企竞相角逐的新赛道。
小鹏汇天是汽车企业中,布局飞行汽车领域最早、最快的企业之一,从“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在广州公开试飞,到投建广州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再到航展上“陆地航母”一飞冲天、完成全球公开首飞与载人首飞,目前,“陆地航母”已经一举拿下超过3000台订单,预计2025年四季度量产交付。
2024年,广汽集团发布全新飞行汽车品牌“高域/GOVY”,并推出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计划在2025年启动飞行汽车产品的适航认证。长安汽车与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朱华荣表示,未来5年长安汽车将在低空经济领域投入超200亿元,未来十年投入超1000亿元,努力探索陆海空及人形机器人立体出行解决方案。
还有奇瑞在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推出三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并已成功试飞、吉利控股旗下的沃飞长空全自研战略产品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验证机完成国内第二次对外公开演示飞行、一汽集团换帅一汽飞行汽车项目负责人等——飞行汽车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新风口,全球范围内,大众、丰田、现代、通用等汽车行业头部集团也已在飞行汽车领域有所布局。
但不可忽视的是,低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何时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9、人形机器人
2024年最受关注的科技热点,人形机器人当属其一。而汽车企业,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赛道中的一股跨界新势力。
2024年,特斯拉机器人账号不断更新擎天柱(Optimus)的日常动态,从接住网球展现手腕精妙操控,到斜坡稳健行走凸显自主行动能力,性能不断迭代。按照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说法,到2025年底,Optimus将实现对外销售。至于价格,马斯克称Optimus生产成本预计不到汽车的一半,最终将低于25000美元或30000美元,相对亲民。
紧跟特斯拉,中国车企也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一路疾驰。
广汽集团在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推出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凭借可变轮足移动结构,轻松征服各类地形,年末还发布了第三代GoMate。
比亚迪早在2022年便成立具身智能研究团队,2024年,在比亚迪长沙工厂中,优必选全栈式无人物流解决方案首次将人形机器人与无人车协同作业应用,实现了“进厂打工”。据媒体报道,比亚迪十五事业部已经开启人形机器人项目,项目内部代号为“尧舜禹”,目前团队一直处于招聘状态。
此外,小鹏汽车、东风汽车、奇瑞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小米、赛力斯等数十家车企均相继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战略投资等方式宣布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不少机构认为,人形机器人与汽车行业在技术上有着一定同源性,汽车上的视觉、激光雷达等部分零部件及相关软件系统,人形机器人都能够实现复用。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或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之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