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洲金融(0662.HK)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亚洲保险与创兴保险、华侨银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及招商永隆代理有限公司各自将所持有的香港人寿股份出售给越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据悉,越秀集团将以17.68亿港元收购香港人寿全部股份。Wind数据显示,亚洲金融持有香港人寿16.67%股份。本次交易中,其将以2.95亿港元售出全部股份。
华侨银行(香港)以5.893亿港元的基本对价,将所持有的33.33%的香港人寿股权出售给越秀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香港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由亚洲保险、创兴银行、招商永隆银行、华侨银行(香港)及上海商业银行五间金融机构联合组成。
亚洲金融在公告中称,出售亚洲保险所持股份符合全体卖方的战略。卖方相信,由单一股东负责业务发展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符合香港人寿的最佳利益。董事也相信出售将对公司股东利益产生实质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股东是香港人寿过去开展长期人寿保险业务的重要分销渠道,通过创兴银行、招商永隆银行、华侨银行(香港)及上海商业银行的庞大分销网络,建立起约130个分销点。
股东变更后,香港人寿的股东分销渠道便只剩下创兴银行,因为创兴银行为香港越秀金控的全资子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香港人寿的资产净值为10.24亿港元,资产总额为147.29亿港元,与友邦、安盛、保诚等头部险企相比,资产总额显得相对较少。
对于香港中小险企而言,在极为饱和的市场中与头部企业竞争并不容易。一位香港保险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香港保险渗透率在全球排名第一,保险密度排全球第二。保险市场已十分饱和,新的增量业务主要来源于养老市场和内地市场。
而香港保险市场集中度也较高。得益于更加强大的代理人队伍和全面的产品体系,头部险企往往更能承接通关后保险需求的快速释放。
据中信建投统计,2023年全年,以标准保费(APE)计算中国人寿、友邦、保诚、安盛的保费收入,上述公司同比分别61.3%、177.1%、286.9%、204.7%,市场份额分别达9.0%、15.7%、14.4%、4.8%。
头部企业占领市场绝大多数份额情况下,部分香港中小险企靠高收益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但由于资金体量不大,寻求更高投资收益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一家香港保险资管人士曾向记者透露,香港保险资管机构的投资资产中,股票是规模最大的资产类别,占比近五成,债券占比近三成。
得益于近年来美联储持续加息推动美债收益率处在历史较高水平,在下行预期下,2023年香港保险资管机构把握美元投资级债券的配置窗口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表现。但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市场受欧美宏观政策和市场走势的影响较大。
公告显示,2022年至2023年,香港人寿除税及非经常项目后亏损净额分别为5.12亿港元、4.88亿港元。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就本次收购意图和战略询问越秀集团IR部门,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应。
作为广州市资产规模最大的国企之一。越秀集团以金融、房地产、交通基建、食品为四大主业,旗下拥有越秀地产、越秀资本、越秀交通、广州越秀食品集团、创兴银行等公司。2023年其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实现营业收入1314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147亿元人民币。
其中,越秀资本是国内首家地方上市金控平台,目前控股广州资产、越秀租赁、越秀产业基金、广州期货、越秀金控资本、广州担保、越秀金科等多个金融业务平台,是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
创兴银行创立于1948年,在香港设有超过30家分行,在“打造跨境特色的综合性商业银行”战略引领下拓展内地业务,先后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汕头开设分行,形成了“5分行+9支行”的内地布局,正在积极推进内地法人银行筹建工作。
收购香港人寿后,越秀集团再次补齐“保险”这一张的金融版图。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