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债务重组”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认清债务重组的本质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所谓债务重组的运作模式为,由贷款中介提供垫资,清偿客户原本的高息网贷、信用卡贷款等,这些贷款的年化利率通常在15%至24%。随后,贷款中介会协助客户申请低息银行贷款,年化利率一般在3%至4%,用以归还贷款中介的垫资,从而帮助客户以低息贷款替换高息贷款。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美好。记者调研发现,在债务重组过程中,贷款中介常设下种种陷阱,如骗取高额服务费、以债务重组为幌子发放高利贷、泄露个人信息等,消费者可能因此面临违约违法风险。
高额收费
“债务重组是非常有效地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法。比如,小王当前背负总计80万元网贷、信用卡债务,采用等额本息方式还款,每月需偿还4万元至5万元,面临较大还款压力。公司可以提供垫资服务,帮小王还清所有债务,并养护他的征信3至6个月,中间不需要他还款。养好征信后,我们将帮助小王申请低息银行贷款,年化利率在3%左右,贷款金额根据他的需求而定,最多可申请100万元。小王用这笔贷款归还公司的垫资,同时他的还款压力也将大幅减轻。”一位昵称为“北京中企世纪”的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如此宣传。
所谓养护征信,即在养护期间,降低客户信用卡使用频率,减少征信查询次数、小额贷款笔数等,以提高客户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成功率,主要针对以贷养贷的客户,且不同客户的征信养护期限不同。
债务重组是否真的可以用低息贷款替换高息贷款,减轻债务人还款压力?记者调研了解到,在此过程中,贷款中介设下陷阱骗取高额服务费的案例并不少见。
“之前我接到某贷款中介‘好心人’的电话,要为我提供债务重组服务,他们起初声称仅收取1%的费用,以低价诱骗我进行面谈。到现场后,贷款中介却说我每月还需支付担保费等额外费用,并挑剔我的各种资质问题,最终服务费率竟高达15%。”成都的白领万语表示。据记者了解,这种以低价为诱饵吸引客户面谈,随后巧立名目增加收费,甚至大幅抬高价格的行为屡见不鲜。
贷款中介在提供债务重组服务时,一般会收取两项费用:一是在垫资前预先收取垫资费,市场上此类费率普遍为6%;二是在成功帮助客户获得贷款后,加收一笔服务费,费率根据客户的风险评估情况而定,大多在8%至15%。那么,在整个债务重组过程中,客户需要向贷款中介支付多少费用呢?
以北京的小吴为例,其背负30万元网贷,贷款中介垫资助其还清所有债务,前提是小吴需按6%的比例交纳垫资费1.8万元。之后,贷款中介帮助小吴养护征信6个月。假设6个月后,在贷款中介帮助下,小吴在银行成功申请到30万元贷款,他还需按照15%的费率向贷款中介支付4.5万元服务费。因此,整个流程中,贷款中介总计收取的费用高达6.3万元。
此外,征信养护期也大有文章。一般来说,贷款中介帮客户结清债务需要1个月到1个半月时间,而一些不法贷款中介以征信养护为由,故意将债务清偿周期拉长至3到6个月,从第1个月起就要按照6%的比例收取垫资费。假设债务清偿周期为6个月,累计下来,垫资费率高达36%。
尽管费用不菲,但仍有客户选择债务重组。一位浙江网友解释道:“我清楚债务重组会大幅增加负债规模,但目前的高息负债压得我实在喘不过气来,只能选择用时间换取空间。”
风险重重
除了收取高昂费用,部分贷款中介还以债务重组为幌子发放高利贷。据记者了解,在债务重组流程中,一些不法贷款中介会收取高额垫资费,他们打着债务重组的幌子,实质从事高利贷业务。“先前,一位贷款中介主动联系我,提出协助进行债务重组,并对我的资质进行了评估。他承诺在我还清旧贷并维护征信记录6个月后,能成功帮我从银行申请到低息贷款。为此,我按照36%的费率支付了垫资费。然而,当我按照他的指导完成旧贷清偿与6个月的征信养护后,这位贷款中介却以政策变动为由,告知我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并要求我归还本金,而贷款中介已收取的利息则不予退还。”来自北京的安可说,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但是贷款中介在初步审核资质时,掌握了他的工作单位、住址等个人信息,甚至拷贝了他的通讯录。“贷款中介威胁说,如果我不还钱,就会到我的工作单位滋事,或者给我的亲友打电话,这让我备受困扰。”安可说。
事实上,有稳定工作的客户,如国企、央企员工,事业单位人员,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等,更容易被这类贷款中介找上门,因为这些客户在面对贷款中介的威胁时更容易受制,通常会尽力筹措资金偿还贷款。
债务重组过程中潜藏着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关于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债务重组”的风险提示》称,由于消费者在选择贷款中介帮助贷款或提供垫资时,需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提供给对方。部分贷款中介因管理不善或者为牟取非法利益,可能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出售,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此外,债务重组还存在违约违法风险。消费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借新还旧、提供高息垫资均涉及“倒贷”,消费者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将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如果配合不法贷款中介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通过编造理由、使用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贷款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增强防范意识
部分客户仅仅是向贷款中介咨询相关信息,并未打算采取实质行动。即便如此,其中也潜藏着风险。通常因贷款审批而进行的征信查询次数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贷款意愿,若客户的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会成为银行审批贷款时的负面考量因素。
具体来看,贷款中介的做法无非是将客户的个人情况与多家银行的审批条件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协助客户进行债务重组。然而,在此过程中,客户的征信查询次数会急剧增多。若匹配不成功,虽然贷款中介不会收取费用,看似客户没有遭受损失,但增加的征信查询次数会降低银行对该客户的贷款意愿。
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群众,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债务重组可能带来的风险,切实增强防范意识。确有融资需求的,请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咨询,依据贷款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保护自身权益。
第一,警惕不法贷款中介的虚假宣传和诱导。充分认识违规“倒贷”的风险和危害,警惕不法贷款中介隐瞒不利信息、只谈诱人条件的虚假宣传和误导,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组、债务优化、免抵押担保等贷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关陷阱。
第二,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不法贷款中介并非依法取得金融许可证的持牌金融机构,其从事的中介活动主要是了解贷款需求、编制材料、申请贷款的居间行为,并非贷款合同当事方。建议消费者合理评估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符合条件的可以积极申请无还本续贷,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避免挪作他用,产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如对相关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金融机构官方网站公布的热线等进行咨询核实。
第三,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被非法利用、买卖,以防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请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