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意味着周正、秩序、平稳、庄重。这也是金融方城给人的第一印象。
作为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最核心的区域,金融方城位于起步区中央,占地虽仅有0.2平方公里,却是广州金融浓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起步区着力打造综合金融总部集聚区,金融方城里聚集了广发银行、中国人寿、太平保险、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多数大楼已建成且即将投入使用。
金融城是广州市高规格谋划的片区,其规划设计备受重视,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作为深化设计总顾问。
在国内外金融集聚区城市风貌日益“同质化”的背景下,文化特色是金融城树立特色、集聚资源的重要因素。何镜堂院士曾表示:“‘方城’概念并不是简单复制中国元素,而是活化概念:过去的‘方城’是一种底层建筑,现在是一个高层的整体布局。”
金融方城效果图
从整体来看,金融方城的规划设计融入了“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强调注入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在建筑和开敞空间设计中,处处演绎着岭南文化要素,彰显“广式”生活方式。
“城”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天圆地方”有着多种内涵:既蕴含阴阳平衡、动静互补的世界观,象征和谐稳定的环境,“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化用这一理念,中国建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美学,天坛、地坛、四合院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周礼·考工记·匠人》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此话意为,匠人营造王国的都城,面积为九里见方,每边有三个城门。王城之内有九条纵贯南北的大道和九条横贯东西的大道,每条大道宽度可以容纳九辆马车并排通行。王宫路门外的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前面是三朝,后面是三市。每个市和每个朝的面积都是百步见方。
可见,中国建筑自古就讲究九经九纬的营城布局,中轴对称,方整庄重,融合协调。这就是金融方城的由来,从名字到规划布局都非常直观地表现出来。
金融方城概念设计
借鉴古代城邦的设计格局,金融方城以方整地块组成承载核心功能,按照“四横四纵”排列,15栋大楼已拔地而起。其中,有4栋是高度达230米的摩天大楼,不同楼宇错落有致,造型相异,释放的效能不同,为金融方城增光添彩。
从建筑风格来看,方城内的办公楼塔楼立面设计多采用三段式,运用骑楼、剪纸、满洲窗等传统岭南意象元素作为立面肌理。这样既可避免大面积玻璃幕墙带来的光污染,又能同时采用多种遮阳方式,适应岭南光照强、温度高的气候特征。
“水”
岭南建筑注重面水,多用疏式布局。旧时广州有“海对羊城阔,六脉皆通海”之称,城内水网密布,建筑民居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巧借自然环境营造景观、强化功能等。
起步区规划设计呈现“方城曲苑,翠岛玉带”的岭南特色格局,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方城曲苑规划图
从上空俯视,金融方城被一条水系所环绕。这里运用了“曲水藏金”的手法,在金融方城北侧增加了东西向水系,与珠江平行,连通现有南北向河涌,形成传承传统意向的金融水街,全长约1500米,重现古时河涌水系图景,这便是“曲苑”的由来。
在金融方城西北部,从方城临湖建筑中取出一个方块,打开方城界面“引水入城”,将方城融入岭南水景。取出的方块飘于湖中,并在原有水系中引入珠江活水扩展水面,建设南中国CBD中最大的湖泊景观——金鹿湖,形成“水锁翠岛、财富地标”的形态。在这个方块上,正在建造金融城唯一的湖景公园——翠岛公园,未来还将进一步布局高度近500米的“超级地标”。
设计团队在规划时就想到,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与水的关系,营造丰富有趣的水乡生活氛围。因此方城内许多大楼,正是结合珠江沿岸及金鹿湖等金融城特色景观元素进行建筑及室内设计,楼内可见宽阔的江景或湖景、水街等。
水街效果图
水街建筑则多结合照壁、山墙、漏窗、花墙、灯笼、木格栅、雕花玻璃等构件,形成虚实结合的建筑空间,展现灵动、活泼、浓郁的岭南人文风情。门楼结合商业街的节点设计,还原岭南符号特征。
“人”
《广州国际金融城“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金融城要打造成国际化综合金融中心、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引领区、珠江滨水活力典范区。
其中,珠江滨水活力典范区的打造围绕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建立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以人为本、给人舒适的体验应是产城融合的题中之义。这在金融方城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融入到布局、建筑、景观以及许多细节里。
金融方城口袋公园效果图
比如,连续的骑楼、梨园戏台、四角楼等岭南传统建筑与滨水、绿廊相互映衬,营造出一步一景、舒适宜人的岭南水乡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金融城积极发展滨水休闲商业,加快完善商业配套,精致的滨水建筑承载着时尚购物、滨水休闲、旅游观光的功能。
根据规划,金融方城内的空间均以人为尺度进行塑造,路面均为步行区域,所有车辆均在地下通行。区域内楼宇集中布置,间距较近,为共享空间、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未来金融方城将利用联通各楼宇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分派车位,引导车辆在方城内高效停放,从而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通风散热,金融城建筑在首层平面会设计连续的骑楼界面、架空层的步行环境,为行人提供遮阳避雨的舒适性空间,同时将岭南庭院景观与室内环境融合。开放的公共屋顶平台则结合岭南庭院设计,提供多样化的交往空间。
目前,这些规划设计正在加速落地中,金融城逐步展露出勃勃生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