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游戏产业重镇。根据《2023-2024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2023年上海网络游戏总销售收入达1445.28亿元,收入占全国比重超三成;移动游戏销售收入923.62亿元,市场占有率达77.6%。
游戏产业亦有烦恼:比如游戏团队辛辛苦苦研发了好几年的原创产品,还未公开就遭“换皮”抄袭。知识产权是游戏产业的核心资产。随着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游戏领域所伴生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也在不断增加,这严重破坏了行业发展生态,打击了原创企业的研发信心。
为解决这一难题,市人大代表、上海莉莉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胡睿今年提交“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网络游戏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建议”,目前这份建议得到承办部门“解决采纳”的答复。
《著作权法》中,网游不作为“作品”保护
近年来,上海游戏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在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成为国内大型游戏企业的战略重地,创业游戏企业的首选之地,和游戏人才汇聚的行业高地。
据统计,全市已有3000多家游戏企业,其中八成以上成立于2010年后。这其中既有巨人、游族、盛趣等上市企业,还涌现了叠纸、鹰角等新生代力量,国内外游戏龙头企业如拳头、腾讯、网易等均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
游戏企业加速集聚的同时,国际化也在快速实现。米哈游、莉莉丝等沪上游戏企业纷纷出海,成长为跨国企业,海外收入占营收比重近50%。沪上游戏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网络游戏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巨大潜力受到重视。
“这一切,都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其中重要一环。”胡睿表示,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游戏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屡禁不止,例如网络开发层面的游戏整体抄袭(“换皮”游戏)、运营层面的游戏私服及外挂,以及IP衍生品所涉著作权非法商用等问题,这些侵权行为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
网络游戏是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产品包含多种元素,如人物角色、音乐、美术画面、视频动画等直接显现的内容(业内称游戏“皮肤”),以及游戏玩法规则和机制(业内称游戏“骨架”)。开发成功的网络游戏“骨架”,游戏企业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研发成本,有的达到上亿元。多位游戏业人士表示,一些侵权者通过抄袭游戏玩法规则和机制,再替换外在表达内容,轻而易举推出侵权竞品。
“然而,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网络游戏没有被明确规定为作品类型,因此司法实践中不能认定网络游戏为作品并进行保护,造成了不确定性。”胡睿说,要么将完整游戏进行分拆、分案裁量。依据文字、美术、音乐等单个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型进行拆分维权,导致诉讼成本过高,取证难度大,游戏整体的创新内容难以纳入保护范围。要么将网络游戏整体画面认定为《著作权法》法定保护的视听作品类型,“但网络游戏不等同于视听作品,视听作品的保护范围仅限于画面表达本身,网络游戏的核心玩法规则和机制在此种模式下很难清晰判明。”
如何避免“赢了官司输了市场”
网络游戏产品有其独特性,在胡睿代表看来,由于网络游戏产品的时效性强、非物质性、创意密集性、科技属性等行业特殊性,造成其知产侵权案件各环节深度隐蔽,涉及主体多,取证困难,“所以对游戏产业的司法联动机制有待强化。”
比如网络游戏行业的“私服”顽疾,违法运营者销售方式多样、收款人分布范围广,若不通过刑事立案,被侵权企业根本无法查清“私服”的实际运营者和获利情况。等解决了立案问题,又因涉及到大量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壁垒,对源代码的同一性认定、专业检测的依赖程度非常高,需要和知识产权专业检测机构和鉴定机构沟通协商,被动拉长诉讼周期。“现实情况是在立案的过程中,侵权行为一直在发生,很可能等到立案之后,侵权方已经转移了大部分资产,又另起炉灶以新的‘马甲’主体开始新的侵权行为。”
可以说,游戏产业的回报相当丰厚,但如果遭到知识产权侵权,经济损失也相当高。胡睿表示,网络游戏平均的运营寿命是1—3年,甚至更短。目前知识产权案件立案的周期非常长,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不能对侵权方产品及时进行停服处理,使得其在诉讼期间仍可获得非法利润,导致权利方“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给企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比如,曾引发广泛关注的手机游戏《花千骨》“换皮”抄袭著作权侵权认定一案中,判赔金额高达3000万元,该案件也入选了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
原神游戏
让游戏企业头疼的是,在网络游戏知识产权相关的刑事诉讼中,虽然能够实现对知识产权不法行为上下游链条的彻底打击,但由于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没有包括知识产权所涉权益被侵害的场景,维权方在诉讼过程中,不能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追回。因此,网络游戏企业在知识产权维权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这对游戏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上海游戏企业尤其注重自主研发,这就让知识产权保护课题更显迫切。”在胡睿看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
莉莉丝游戏
她建议开展“小切口”探索,由市高院制定网络游戏的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引文件,并在其中明确网络游戏可被认定为“视听作品”或者“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成为一种作品类型,并相应明确网络游戏实质性相似比对的内涵和外延,由此提升上海市各级法院对类案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案件司法实践,提升行业保护认知。
针对网络游戏类知产案件民事诉讼“周期长”、知识产权被侵权人“举证难”等行业发展痛点,胡睿建议,强化司法联动,建立协同保护机制。比如针对网络游戏新业态的知产侵权现状,推动监管、执法、司法、企业衔接协作,形成“检察+侦查+行政+企业”四位一体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如涉网游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可由检察院提前介入案件,与公安机关共同就报案线索进行研判,引导企业做好证据收集和固定工作。
“推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确立完善。”胡睿建议,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司法实践已明确知识产权权利主体作为刑事犯罪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基础上,将企业权利人知识产权所受经济损失视作物质损失。
依法保障游戏企业合法权益
事实上,上海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海对这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二十多年来,从最初盛大引入《传奇》种下国人对网游的痴迷之情,到如今米哈游《原神》出海成功,上海游戏产业能保持多年来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积淀、政策扶持、人才聚集等因素,尤其是良好的营商环境。
市高院对这份建议非常重视,表示已在总结前期审判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精神,于2022年研究制定了《著作权侵权类案办案要件指南》,下一步还将继续深化调查研究,加强涉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例研析,总结提炼审判中遇到的法律适用等问题,更好指导审判实践。
市高院表示,遵循产业规律,针对网络游戏作品类型的多元样态,在通过文字、美术、音乐等作品对游戏元素单独保护的同时,探索通过视听作品(类电影作品)实现网络游戏的整体保护。比如在著作权法修订前,上海法院就在《奇迹MU》网络游戏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作出全国首例判决,依法将网络游戏整体认定为类电影作品予以保护,对网络游戏产业发挥了积极正向的产权激励作用。
同时,积极探索确立符合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损害赔偿规则,引导当事人提供科学合理的经济赔偿证据,充分运用司法审计、市场调查报告、经济分析等手段,确定、弥补、挽回因侵权导致的市场损害,确保足额充分赔偿。据悉,2019年至2023年的5年间,判决涉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675件,涉案标的额合计约14亿元。在《热血传奇》游戏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判决赔偿金额2525万元。
市高院表示,将积极完善快速制止侵权的裁判机制,依法适用诉前行为保全、先行判决等措施,及时制止侵权行为。比如2024年3月,《星穹铁道》网络游戏的运营方某公司以未公开的游戏角色设计可能遭到提前泄密为由,向法院提出诉前行为保全申请,上海法院接受申请后在48小时内依法作出诉前禁令。
“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市检察院表示,知识产权是游戏产业的核心资产。上海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优势,推动构建并主动融入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全力加强侵害游戏产业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的治罪和溯源治理工作,高质效办好涉游戏产业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以个案切入构建追究不同权利类型侵害责任的办案路径,先后办理全国首例将游戏作为视听作品保护的侵犯著作权案件、全国首例认定游戏源代码构成商业秘密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同时,针对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新问题和新需求,完善“检察官+技术调查官/特邀检察官助理”办案机制,目前累计邀请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侵害游戏知识产权20余起案件的线索研商、提前介入侦查等检察办案活动。同时,高质效构建涉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协作机制或平台。目前,市检察院已与市公安局、市高级法院、市版权局等九部门会签加强知识产权领域行刑衔接工作机制性文件。
鉴于知识产权侵权对游戏企业等相关权利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乃至影响企业后续正常经营发展,上海检察机关表示,积极推动探索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力争在刑事案件中同步推动解决民事赔偿问题,依法保障游戏企业合法权益,助力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