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氢”机遇,川渝携手推动氢能“规模化”
2024年12月28日 13:1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Zzykmkgpjf1735359376903.thumb_head

东方氢能德阳示范基地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淡忠奎摄

  氢能产业地位不断上升。

  今年初,新型储能与氢能作为衔接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纽带,首次被写入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11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提出,国家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也使得各地在能源转型中频频押注氢能。“目前来看,整个成渝之间的氢能产业已经形成全产业链发展布局的模式,不论前端氢燃料、电解水制氢的企业,还是中游储运的企业,以及整个加氢站的设备等都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12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川渝主流媒体采访团实地探访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氢能”)德阳示范基地,东方氢能产业与市场开发部副部长曹智会表示,成渝两地已经聚集氢气储运上中下游200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累计投入运营的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建成加氢站近20座,互联互通的成渝氢走廊已初见雏形。

  从2021年“氢走廊”项目启动以来,川渝两地持续整合氢能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推动打造互联互通的氢能经济网络取得明显成效。不过从全国来看,氢能产业化仍然面临规模化不足与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川渝地区在“氢走廊”牵引下能否率先破局?

  抢抓“氢”机遇,共建氢能经济网络

  “我们想用绿色的氢逐渐地参与到交通、化工、冶金、水泥等行业,这些以前使用碳、要造成碳排放的过程逐渐地用氢去替代,我们的排放物就是水。而这个氢又来源于我们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发电,尤其是波动的、不能上网的可再生能源,把它用掉,变废为宝。”东方氢能制储研发部副部长孙浩然说,这是氢能发展的愿景。

  根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绿色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到2025年,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万辆,加氢站保有量将超过1千座,绿氢产能将接近100万吨,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的绿氢建成产能将实现三倍增长,目前在建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约有80个,产能约84.7万吨/年,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这也反映出氢能产业发展的成熟度在逐步上升。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已经出台推动氢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渝两地也连续签订《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走廊战略合作协议》,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等,持续共建“成渝氢走廊”,建设立足川渝、辐射西部的氢能产业高地。

  在曹智会看来,所谓“氢走廊”可以理解为成渝之间一条以氢为主题互联互通的产业带、示范带,串联起一些两地间的产业链,并形成互动。不仅仅成渝两地,沿线的城市和节点城市也在布局一些氢能项目,德阳是成渝氢走廊的起点,覆盖成都都市圈,同时又串联起了自贡等节点城市,从而形成产业链示范带。

东方氢能德阳示范基地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淡忠奎摄

  据介绍,川渝两地以成都-内江-重庆为主轴,以德阳、自贡、内江、宜宾等沿线城市为节点,围绕氢能产业研发、制造、应用领域,建立成渝地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合作机制,共出台产业相关政策30余项,形成了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安全保障和财政支持政策等为支撑的产业政策体系。

  这也成为川渝联合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的重要推动力。以成都、重庆为核心打造技术研发中心和示范应用中心,构建以绿氢为主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创建以中远途、中重型商用车为引领的示范应用场景,一条“双城引领、沿线辐射、差异定位、协同发展”的成渝氢经济带正在加速成型。

  比如,目前成渝两地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建成加氢站20余座,氢能汽车已经在两地高速上随处可见。

  升级“氢走廊”,川渝携手推动氢能“规模化”

  “目前整个川渝地区氢能产业发展已经形成全产业链布局的模式,不论前端氢燃料、电解水制氢产业,还是中游的氢储运产业,以及整个加氢站的设备装备,包括后续的氢燃料电池应用的产业都已经相对完整,还是比较有技术代表性的一个产业布局。”曹智会认为,这是川渝两地联合发展氢能产业的特殊优势。

  在各地氢产业竞逐中,川渝不仅有应用场景优势,更有着完善的产业链基础。这集中体现为氢能企业的聚集,比如东方氢能、四川华能、中国汽研中材科技、重汽王牌等企业覆盖“制-储-运-加-用”全链条。

  “以东方电气为例,从2010年开始就进行氢燃料电池的研发,2018年的时候开始做整个氢能产业链上游、中游的产业化推进,从前端的制氢,到中游的加氢,再到后端的应用,都有产业化布局。”曹智会说。

  这些代表性企业是川渝两地构建氢能经济网络的重要支撑。今年8月,重庆的中国汽研与成都的东方氢能在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揭牌氢能动力实验室,将进一步为川渝氢能产业发展赋能。

东方氢能德阳示范基地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淡忠奎摄

  “重庆和成都的车企还是有很多互通有无的,比如庆铃汽车、博士氢动力是重庆的,四川也有东方电气、成都客车等企业。”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许向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成渝“氢走廊”也特别适合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营,“两地距离大概300公里,加一次氢就可以跑完成,特别适合这种中途的物流运输”。

  在他看来,如果将2020年视为氢能元年,那么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年,但行业的发展并未达到业内的预期,“我们一开始预计2025年氢能乘用车对外销售价格应该在30万元到35万元,但现在可能还是需要50万以上。”

  一方面采购成本高,另一方面使用成本也居高不下,成为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许向国认为,尽管如此,仍然坚定看好氢能板块,氢能的应用可以先从汽车领域切入,但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长远来说,只要有风、光、水就会有电,就可以有氢气,而化石能源如果没有就是没有”。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的问题,加氢站的问题,以及安全的问题。”在许向国看来,现阶段氢能还是小批量的生产,各环节成本都很高,接下来的关键是要扩大应用场景,从而带动成本的降低。

  实际上,携手推动氢能走向规模化也正在成为成渝重点发力方向。今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四川省氢能产业综合实力和应用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其中包括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分批打造“川藏线”“成德眉资都市圈”“攀西雅成”“成德绵广”“成资自泸”“成遂南达”等绿色氢路。

  重庆也在《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中将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列为六大高成长未来产业之一,支持研究光解水制氢、生物制氢等先进制氢技术,积极推进氢能源船舶、汽车、单车等交通装备发展。

  这也传递出,接下来成都、重庆双核正谋求在氢能核心技术及应用场景上更大的突破,而“成渝氢走廊”也正在迎来新一轮升级,双核将释放出更为强劲的“脉动”,给成渝双城经济圈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抓住“氢”机遇,川渝携手推动氢能“规模化”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