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新兴行业调整蕴含“新生产模式”
2024年12月27日 18:59
作者: 刘怡鹤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怡鹤)12月27日,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元春在上证·滴水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言表示,“基础研发+产业升级+科创金融”是穿越周期的法宝,也是一个民族长期强盛的关键。结合这三者,我国形成了政府产投和市场体系结合的新型合伙模式,这是中期乐观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为先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实现弯道超车。以其中最突出的新能源汽车为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将超过1200万辆,中国汽车产销量预计将超过3100万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2023年,在新能源汽车的助力之下,中国汽车出口首超日本问鼎全球第一。

  “这一成绩意味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最顶端的位置,这是当前最基础的历史坐标。我们的确抓住了第四次产业和技术革命的契机。”刘元春说。

  从更多先进产业来看,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对中国在10个行业的创新能力调查显示,中国在核电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在电动汽车和电池方面与先进水平比肩,在机器人、显示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接近先进水平。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提出:“虽然中国尚未在整体上占据领先地位,但已建立了一个市场需求导向、正向循环的创新体系。”

  刘元春认为,中国形成的这套创新体系背后,体现了一个民族穿越周期的三大法宝,不是出口、投资、消费,不是简单的短周期力量,而是一种穿越周期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基础研发+产业升级+科创金融”。

  结合这三者,我国出现了合肥模式、苏州模式、深圳模式、上海模式等。这些模式一方面包含政府的产投模式,另一方面包含以VC/PE、资本市场为主体的市场体系。政府和市场形成的新型合伙模式,是我国在新一轮赶超中形成的模式创新。

  刘元春说:“我们的研究证明,这一模式创新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技术赶超不属于传统的公共品,也不属于传统的市场品。政府与市场结合形成的新力量一定在新一轮赶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当前存在的挑战,刘元春认为,首先,按照产业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投资以九年为一个周期考虑,当前正处于周期转换时点。其次,附加金融杠杆和赶超激励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都有超调与泡沫的新现象。最后,聚焦到当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面板、锂电池等产业出现了过度进入、低价格现象与问题。

  “我国有较强的创新水平,但微观上却没有收获创新的红利,而是快速进入了行业调整的局面。”刘元春说,这些新兴行业的调整中也许蕴含着“新生产模式”,内卷性的竞争体系需要进行制度性重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新兴行业调整蕴含“新生产模式”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