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武汉市第35次拍卖活动顺利结束。此次通过网上拍卖方式共成交各类用地30宗,成交土地总面积244.86公顷,规划建筑总面积395.13万平方米,成交总金额210.94亿元,成为本年度武汉市推出的土地面积、金额最大的一次拍卖活动。
据悉,本次拍卖5宗土地产生溢价,一改往日底价成交局面。其中,3宗住宅用地竞价相对激烈,武昌团结路P(2024)202号地块由四家国央企和本土民企恺德集团同场竞拍,5家企业网上竞价25轮后,由华润置地以71180万元竞得,溢价率达到20.28%。
中指研究院华中分院分析师李国政表示,在楼市回稳、优质地块供给增加等多因素作用下,企业在武汉投资积极性提高。武汉土地市场出现翘尾效应,12月单月成交金额已达到418亿元,超过此前11个月总和。
李国政认为,市场止跌回稳,得益于供需两端发力。随着武汉住宅设计新规全面落地,尤其是一系列“计容新规”出台,促进房企高效利用土地与空间、创新产品设计与配套建设。当前,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规划的“政策红利”,打造第四代等高品质住宅,提升项目的性价比与市场竞争力,实现以需定供、以需定建。目前武汉市场新上市的“四代”等高品质项目平均开盘去化率达到82%,市场认可度较高。上述积极变化有利于房企实现有利润的增长,同时提升企业投资意愿,促进武汉土地市场稳定发展。
伴随政策利好下楼市出现回稳信号,多地土拍市场的热度也逐渐攀升,供地节奏不断加快。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24个重点城市计划出让含宅土地519宗,起拍总价超过2500亿元。
与此同时,多地单价“地王”、总价“地王”相继出现,尤其是一线城市,表现更为明显。就在12月初,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的T107—0107宅地正式开拍,由于地块起拍门槛过高,只有华润中海联合体、招商蛇口3家房企参与竞拍,但激烈程度并不逊色于此前任何一宗土地。最终,历经295轮的激烈争夺后,由深圳市润投咨询有限公司、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总价185.12亿元竞得该地块,溢价率为46.32%。据统计,该地块为深圳出让的第9宗百亿元地块,185.12亿元的成交总价也刷新了深圳涉宅地块成交总价的最高纪录。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陆续出现民营房企返场拿地的现象,包括南宁、西安、武汉、成都、杭州在内的城市,都有民企的身影出现。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纵观这些民企,一是本地小型开发商,成立的时间虽然不短,但由于没有搞“高周转”,开发的楼盘不多;二是过去未搞“三高”策略的房企,特别是行业上下游的一些企业,现金流比较充裕;三是有产品打造能力,适应当下市场对高品质住宅需求的房企。
中指研究院指出,短期来看市场销售能够在政策带动下逐渐企稳回升,这或将带动房企投资热度上升。同时,土地市场中优质地块的火爆竞拍,也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