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已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共识和共同挑战。证券行业气候风险管理的能力现状如何?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做法?未来宜从哪些方面着手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近日,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与东方证券联合发布的《中国证券业气候风险管理实践报告2024》(简称“《报告》”)指出,气候风险监管正逐渐成为证券监管的核心议题,以气候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石的气候韧性,将成为证券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气候信息披露与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双向驱动”
近年来,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证券行业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与引导作用,绿色金融业务实现了高速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在带来历史机遇的同时,也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诱因。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与东方证券携手开展深入调研,旨在总结证券行业在气候风险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成功经验,为证券行业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报告》指出,强化气候信息披露已成为全球监管共识。在比较国内外气候信息披露相关标准后发现,国内三大交易所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基本上与国际主流的披露标准保持了一致,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国内实际。随着国内外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标准或指引的生效,未来气候信息披露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国内证券行业需要遵循多套气候信息披露标准或指引,面临更具挑战的披露要求,特别是在温室气体排放、气候情景分析等专业领域,证券机构需要进一步提高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和透明度,尽快熟悉、掌握和明确多套强制要求下的披露策略和方法。
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绿色金融已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竞相角逐的“热门赛道”。目前,证券行业绿色金融相关业务主要包括绿色融资和绿色投资,其中绿色融资集中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产业以及具有低碳转型需求的产业。以绿色融资为例,其与传统融资在资金成本及用途、产品设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区别,其中对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的高要求给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报告》发现,尽管证券行业在气候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创新有较大进步,但多数机构尚未实质性地将气候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措施融入公司战略、治理和经营管理。在气候风险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处罚案例。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报告》课题组负责人表示,面对气候风险及绿色金融业务的特殊性,证券行业要下定决心建立起跟自身业务发展相适配的气候风险管理能力,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合规与投资者的双重需求,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更是为抓住绿色金融发展的历史机遇提供助力。
调研显示券商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相比业务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
为更为直观地展示证券行业在应对气候风险和布局绿色金融业务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报告》针对16家国内大中型券商的管理人员开展了问卷调研,从机构视角分析证券行业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现状。
问卷结果显示,近70%受访券商的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处于起步阶段或初级阶段,处于发展阶段或加速阶段的不足三分之一,且无一处于成熟阶段,凸显了行业整体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的紧迫性。相对中型券商,大型券商所处的发展阶段总体领先,但并未明显拉开差距。
图为证券机构对于当前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的问卷结果
当前,证券行业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面临诸多共性挑战。问卷结果显示,掣肘国内券商的前三大挑战依次为“气候风险相关的监管标准尚未明确”“信息披露还在探索起步阶段,质量不高”“缺少有效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工具”。大中型券商均认为“监管标准尚未明确”是当前首要挑战,其中,大型券商更关注“缺少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缺少气候风险数据”等方面的困难,而中型券商更关注“信息披露质量不高”“项目的投资回报存在疑虑”等问题。
图为证券机构对于气候风险管理面临困难和挑战的问卷结果
此外,受访券商认为,“清晰治理架构”“引入成熟方法和工具”是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成功要素。其中,大型券商更关注如何“设定科学碳目标,优化运营流程,实施减排措施”等技术型突破,而中型券商关注如何“配备和培养气候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和“开展培训宣贯,提升员工对气候风险和机遇的意识”等管理性举措。
图为证券机构对于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关键要素的问卷结果
《报告》分析认为,当前证券行业的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整体滞后于业务发展,需要加快“补短板”,构建与前端业务创新相匹配的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受访券商高管提出的建议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券商希望监管机构或行业协会提供相关政策指导以及可落实的方案,例如出台统一的气候风险管理标准或行业指引、操作指南;近半数的受访券商关注“数据与平台”方面,例如由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统一的气候风险数据库、压力测试模型库;三分之一的受访券商关注内外部治理,例如通过内部激励政策推动各业务条线加强对气候风险的研究与实践,配备气候风险管理的专门人才和团队等举措。
对标国际加快打造气候韧性核心竞争力
《报告》对国内外主要证券机构在气候风险管理领域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国际证券机构围绕气候变化制定了成熟的战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产品体系以及丰富的数字化工具箱。国内机构则在ESG管理和业务需求的双向推动下,逐步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发布现场,东方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方证券积极推进气候风险管理与负责任投资,构建自有ESG打分体系,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运用信息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3900多家主体进行评估,选取148个三级指标,未来将纳入债券和股票投资体系。同时,正运用数字化技术如ESG投研系统和风险仪表盘,支持ESG转型和管理。
“国内外领先同业机构的实践表明,气候风险管理正步入实际业务应用的深水区。”《报告》呼吁,国内证券行业需要进一步强化气候风险意识,完善气候风险的治理架构,重视气候风险管理的长期规划,推动设立具体气候目标,加强气候信息披露和投中投后管理,充分利用管理工具和数字化手段强化气候风险管理。
具体来看,《报告》建议证券行业从管理能力体系构建和数字化赋能两个方面同步发力,将气候韧性打造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其中,管理能力体系方面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制定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方案和行动计划,在与实际业务的融合实践中形成业务所需的气候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库。数字化方面要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供包括气候数据、气候分析模型、气候风险管理应用在内的全方位数字化支撑和赋能。据介绍,近年来,东方证券成立了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及工作小组,并搭建起“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及目标”的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流程,推动公司可持续运营成效提升。
考虑国际国内气候风险监管环境的变化,《报告》认为,短期内,证券行业可从气候信息披露、碳排放核算、气候风险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气候相关数据能力和数字化支撑平台建设等工作着手,在满足气候信息披露要求的同时,为前端业务创新提供相匹配的气候风险管理能力保障。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