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金融求解科技自强 赋能新质生产力“吐故纳新”
2024年12月25日 20:2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粤港澳大湾区,八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集聚,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崛起,千行百业竞相角逐产业发展新高地。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普遍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其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耐心资本等金融资源加持。

  今年以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从银行业到保险业,从设立超百亿产业基金群,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再到科技保险探索等,大湾区金融机构正合作打造专业化、体系化、生态化的金融服务模式,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大湾区“基金丛林”渐起 “耐心资本”促产业发展

  当下,大湾区正加速建立产业基金群。

  相较其他类型基金,产业基金具备资金和技术密集等优势,对特定阶段、行业、区域目标可集中发力,是政府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大湾区产业基金的特点之一是“规模大”,百亿级甚至千亿级产业基金集群陆续成立。

  比如,今年11月,《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出台提出培育引导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到2026年,力争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千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种子基金群;香港则计划设立百亿港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特点之二是“因地制宜”,大湾区各地聚焦核心优势产业,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扶持。

  比如,大湾区已初步形成深圳、广州、珠海三大低空产业集聚区,而这三座湾区城市也陆续落地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今年7月,广州产投集团旗下产投资本与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广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11月,深圳宣布设立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拟设规模20亿元,可投金额100%投资于低空经济领域;同月,珠海也宣布组建低空经济基金群,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15亿元。

  特点之三则是广东省、深圳市在国资容错方面“开风气之先”。今年大湾区参设产业基金的LP名单中,地方国资、政府引导基金身影频频出现。但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国资参与设立产业基金尽管解决了募资难题,但在投资、返投、退出、合规等方面多有“掣肘”。

  为破解上述难题,中央正式“定调”后,大湾区率先全国推动建立国资容错机制。比如,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深圳市发布的《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更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提“大胆资本”。

  但记者注意到,目前国资容错机制的建立的大多仍停留在框架性规定上,还没有更为具体的落地细节。“不管是大胆资本还是耐心资本,提法都很好,国资是目前一级市场主要资金来源,政策突破性是后续核心,我个人也是比较期待政策的全面落地,容错能达到什么程度。”一位创投业人士告诉记者。

  供应链金融加速“脱核” “一点对全国”模式革新

  大湾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既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在前开路,也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汇聚。

  随着产业集聚效应愈发凸显,供应链金融已成为银行支持产业发展的主流形态之一。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也称为保理模式,银行往往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切入口,以应收账款作为依据为上下游供应商提供授信,形成“1+N”模式。

  这一模式在传统银行中已发展成熟,但核心企业牢牢掌握着供应链金融的议价权,如果核心企业不愿配合银行进行确权、提供交易数据或核心企业自身出现信用风险等,这类融资模式便无法顺利开展,银行等金融机构颇为“被动”。

  基于此,监管部门此前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以支持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

  在大湾区,银行机构实践颇多。比如,招商银行探索“脱核模式”,推出了上游“招链易贷”和下游“经销易贷”产品;建设银行肇庆市分行推出“脱核链贷”供应链融资产品。

  但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供应链金融“脱核”并非完全绕开核心企业,而是不只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更多凭借供应链上产生的各类交易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物流和信息流等来作为放款或者风险评估的依据。

  记者调研发现,针对上游供应商,为解决传统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痛点,大湾区银行机构也在在纷纷尝试“资产池”“数据池”模式,实现融资时点的前移、融资金额的扩大、提升融资灵活性。

  平安银行总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姜山告诉记者,该行利用供应链的“交易价值”,从原先控货、抵质押升级到通过对接链主企业数据来防范风险,并将融资时点从原先的应收账款前移到订单阶段,为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订单融资”。

  除产品创新外,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也有所革新。大湾区链主企业众多,针对上下游企业跨地域分布、协同难度大等痛点,多家银行“不约而同”推出“一点对全国”“全行服务一家”等服务模式。

  例如,目前深圳正发力打造“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多采取“深圳研发+异地生产”模式,对于跨地区金融服务需求较高。对此,深圳银行机构大多采取“一点对全国”的业务模式,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布局全国,提升跨地区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

  据了解,“一点做全国”模式主要针对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主机厂、核心企业等,深圳分行作为主要的贷款行,由一家主导企业在全国范围的各个项目,该模式能降低银行和企业的沟通成本。

  另一方面,“全行服务一家”模式也在大湾区银行间展开。据招行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该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因为企业的数量众多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果都来深圳开户,服务成本比较高,全国做一家也就是调动我们全国44家分行,一起来服务企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

  无论是供应链金融“脱核”探索,或是“一点做全国”等模式创新,金融机构需在助力龙头车企做好“链主”同时,更好解决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痛点,保障供应链稳定升级。

  为科技创新系“安全带” 保险护航新质生产力

  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新应用场景、新技术不断涌现,也意味着更多新风险的衍生。作为风险保障、管理的重要金融工具,科技保险市场成为新蓝海。

  2024年10月至12月,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的指导下,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广东主要财产险公司,发起广东科技保险发展专题调研。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大湾区保险业今年主要从两方面推进科技保险创新:一是聚焦科技研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产品创新,逐渐从提供单一的风险保障产品,转向提供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比如,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推出“技术研发应用综合保险”,这也是国内首个保障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全过程活动的综合性保险产品。据介绍,该保险在产品设计上有三大特点:首先,投保范围广泛,包括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中试平台以及投资人等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主体。其次,保险责任范围覆盖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的全周期。第三,该保险产品在设计上创新性地引入了“技术就绪度”作为评估科技活动的标准,实现了科技、保险的“双边互认”。

  另外,大湾区保险业也在“试水”新兴行业、未来行业,为其提供保险保障服务,以“芯片保险”“低空经济保险”等为代表。

  “全球60%的芯片销往中国,而中国60%的芯片消耗在珠三角或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业内流传的一句话,直接道出大湾区芯片市场的巨大空间。

  但集成电路产业普遍面临高投入、高风险问题,上下游各环节准入门槛高,迭代速度快,从研发到量产的各个环节风控要求各异。多位保险业人士直言,集成电路产业风险点的出现率过高,导致保险费率测算超出市场可承受水平,成为“不可保风险”。

  目前,保险业仍在尝试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以覆盖部分“可保风险”。去年9月,人保财险发布国内首款汽车芯片产业链专属保险产品“强芯保”,通过建立汽车芯片保险风险评估模型、引入风险减量管理服务、探索“再保+共保”的风险共担模式。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热度也居高不下,以财险“老三家”为代表的头部险企已抢发低空经济。在大湾区,今年4月,平安产险推出“平安低空经济护航者”,聚焦职业过失风险、产品质量缺陷和网络安全等延伸风险,以及研发场景、城市治理、物流配送和人员运输等多应用场景风险。

  “低空经济保险市场是非常大的,但这个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无人机保险没有形成有效的、更大规模的保险市场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法律法规、上下游产业链等产业环境,导致价格偏高,客户购买保险意愿较低。

  尽管以“芯片保险”“低空经济保险”等为代表的科技保险产品市场还尚未成熟,但作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保险仍是有效分散科技创新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湾区金融求解科技自强 赋能新质生产力“吐故纳新”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