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游戏容易玩物丧志,尤其孩子们自制力差,容易沉迷其中。可在本月由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评选的“2024年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优秀案例”中,却出现了游戏的身影,而且获评今年新设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项奖,并入选“‘清朗浦江·2024’网络生态治理优秀创新案例”。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一名叫“SDG Hero游戏素养计划”(下称“游戏素养计划”)的项目还获得津巴布韦、肯尼亚、孟加拉国、泰国等多个海外国家关注,纷纷引入体验推广。
这是怎么回事?
”游戏素养计划“被评为”清朗浦江·2024网络生态治理优秀创新案例。
全新认知:游戏背后是策略思维
2024年,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指出,学校、家庭应该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和上海市委网信办也大力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明确提出要为未成年人上网构筑“安全墙”,得到众多企业的支持。
在企业的实践中,设置防沉迷模式、适龄提示、隐私保护等举措比较普遍。但在实际操作中,“防沉迷”的效果往往因人、因家庭而异。波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波克城市”)认为,“防沉迷”的核心是将孩子们从数字虚拟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与其将游戏视作“洪水猛兽”,不妨试试“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游戏科普游戏”?
于是,名为《游戏英雄物语》的桌游盒子诞生了。
在这套形似桌游的工具包里,包含1张地图、5个任务、3个工种、43种“超能力”,未成年人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沉浸式参与游戏制作过程,最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设计出一款独属于自己的游戏产品。
在游戏共创工坊中,未成年人可以通过扮演游戏制作中不同角色完成体验。
为了引导孩子们用好这套桌游,波克城市与相关单位联手,搭建起“线下游戏共创工作坊”,通过“一个游戏素养工具箱”“一套游戏素养引导培训”以及“一整套游戏知识科普课程”,家校社三方一起引导未成年人在“玩游戏”中自主树立正确网络观。
严伊菲是“游戏素养计划”讲师,今年已经组织了12场面向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不同主题的游戏共创工坊。她发现,当游戏被合理设计并有效引导,完全能够对喜欢玩耍的孩子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比如,在以“共创美好城市”为主题的课上,孩子们一同畅想设计了儿童体验社区,通过孩子的视角,设计出充满人文关怀和环保理念的理想社区。
孩子们不仅喜欢玩,也十分关心城市建设,包括“人民城市”“廉洁文化建设”“电信反诈”等众多社会治理发展的热点议题,也会出现在孩子们的设计中。在一场工作坊里,孩子们就自主设计了《反诈精英》游戏,将常见的诈骗套路体现在桌游卡牌上。如今,这一创意被制作成精美的桌游产品用于反诈宣传,体现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一场场共创游戏中,家长摘下了针对游戏的‘有色眼镜’,能用更和、更开放的心态看待游戏,还积极尝试将游戏运用到家庭教育中。”最近,当“游戏素养计划”在深圳落地时,有游戏素养引导师感慨。
“游戏+”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是游戏,更是学习的方式。“游戏素养计划”引发市场热烈反响,不仅成功走出上海,还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游戏素养计划”在北京、内蒙古等24个省区市落地,累计开展600多场游戏工作坊,赋能3万余位青少年。同时,吸引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益扬青少年社会工作促进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工系等公益机构、高校、企业等共同参与,赋予该计划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3月,“游戏素养计划”在吸纳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后,迎来又一次迭代更新:建立国际版网站以及社交媒体推广矩阵。游戏盒子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同步上线,方便国际公益组织、国际学校的老师们随时下载使用。
于是,海外的孩子们也用上了这款源自上海的游戏盒子,并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津巴布韦,引入本地化工具包后,当地居民能玩游戏的方式了解霍乱、疟疾、流感、高血压、糖尿病、脊髓灰质炎等当地常见流行病的防治知识。一名当地社区教师在调查中写道:“我们这里来过很多专家,但从未有人像这样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知识。”
肯尼亚、孟加拉国、泰国……“游戏素养计划”出海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很多海外机构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探索世界、表达自己、找到自我价值的平台,体现了中国企业和公益机构的爱心和责任。
随着产品的“出圈”,波克城市的“游戏+”版图还在扩容:在研发针对斜弱视儿童的《快乐视界星球·视觉训练系统》、针对儿童与青少年ADHD的《BOKE cpt+》等医疗产品的基础上,寻找更多触达未成年人健康需求的方式;推出20多款“游戏+科普”产品,涵盖航空航天、动物保护、天文物理等诸多领域,寓教于乐,用游戏的方式保护、陪伴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