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超大城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率先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12月25日 06:33
作者: 汤蕴懿
来源: 上观新闻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明年要抓好的各项任务,其中,再次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超大城市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其中,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超大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前沿阵地,更是辐射带动更大区域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上海率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战略意义。经过建立指标体系并持续跟踪发现,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效率提升,为上海重点产业带来了市场的竞争优势基础,国内外开放市场则把这些竞争优势进一步释放扩大,同时在数字经济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催化下”,城市服务和制造得以深度融合,为超大城市夯实制造业基础和价值链升级提供了独特路径。从未来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是上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率先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一是科技创新带来产业效率优势。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测算表明,上海自2020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其背后体现了上海技术进步的加快和新型生产要素的集聚。科技创新也带动了上海产业体系的整体升级。如在集成电路领域,上海已经形成了从设计到制造、从封装测试到材料供应、从设备制造到市场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目前上海集成电路占全国产业比重的22.4%,2023年上海电子产业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40%左右;2023年上海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规模前五的行业为汽车、电子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化学原料及制品,合计贡献了全市56.4%的规上工业企业营收;上海汽车、通用设备、运输设备三个装备制造行业的营收占全国同行业总营收的9.5%、8.4%和8.0%,市场份额居全国前列。

  二是市场体系带来的市场竞争优势。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以重点产业为依托,在拓展国际市场、畅通外部产业贸易循环方面,面对国际经贸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贸易结构,主动求变,积极应对,成为近五年来上海重点产业竞争力中平均增速最高、支撑力最强的指标。在贸易伙伴结构上,加大对澳大利亚和巴西等新兴国家市场链接,分别增长15.8%、9.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6.5%;在出口产品结构上,2023年上海市出口“新三样”产品1677.9亿元,增长42.2%;船舶等其他新兴产品出口445亿元,增长48.8%,不仅提升了上海外贸的整体竞争力,也为其外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进口产品结构上,消费品进口枢纽地位增强。2023年进口消费品5618.3亿元,增长7.3%,拉高进口整体增速1.6个百分点,进博会溢出效应进一步凸显。

  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形成两业融合的发展优势。超大城市在制造服务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双重优势,从生产端看,超大城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创新资源,往往会吸引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聚集,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提高了整体产业效率;从消费端看,超大城市通常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市场,这为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超大城市构建了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包括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不仅能够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还能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技术路径更趋多元迭代的情况下,上海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率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未来更需要在强化产业集群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链通国内国际市场三方面下足功夫。

  第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做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通”。上海高度重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尤其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从事科研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持续增长,但在国家发明专利数量和科技成果在地转化率上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未来,一是需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尤其是鼓励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企业应用场景多、定制成本高等问题;二是需要建立更有效的“人才—资金—技术—场景”一体化转化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和科研成果转化方向,调整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建立更科学有效和相互配合的投融资机制渠道、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和规划,创造新的应用场景;三是在数字化驱动下,尤其要重视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互融,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布局好未来产业并迅速形成新优势。

  第二,强化产业集群建设,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融”。上海近年来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先后推出55家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总面积达到108平方公里,重点产业集聚度明显增强,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园区产业关联度不高、集群化程度不足的问题,导致资源分散、协同效应不强,而随着全球产业链的调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上海产业集聚的不确定性增强,外资减少增资和产线转移风险加大。未来,上海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先要更加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上的掌控力,为区域产业确立主导和领先地位;其次要更多集聚一批规模体量大、质量效益好、品牌价值高、产业带动作用强、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并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形成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集合体;此外,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还需同时加强产业链协同、产业布局协同以及创新网络协同。

  第三,强调区域协同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以来,长三角科技创新项目跨区域、跨领域联合攻关不断推进,协同创新更加活跃,同时一体化产业协作也越发紧密。未来,各地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建设高标准统一大市场为原则,着眼于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区域间创新和产业协调联动发展。一是着力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二是积极推动要素整合和机制对接,打造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关键是要对标先进水平,大力建设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共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平台,最大限度地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数据资源的有序流转、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三是不断强化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和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机衔接,强化产业互融互补。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推动超大城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率先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