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到上海戏剧学院的路上,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灏在手机输入“请为今天的未来戏剧谱写一首歌曲”,他很快得到两个人工智能软件创作的版本,“配器非常成熟,过程只有两分钟。我到会场,歌词和演唱已经全部完成。”
以“面向未来的戏剧学”为主题,上海戏剧学院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近日举行。今年上海戏剧学院提出构建“未来戏剧(学)”,展开一系列理论研讨与实践。论坛上,刘灏演示AI刚刚谱写的两首歌曲,“从音调到和声,曲式算法达到前所未有的快和精准。我们的很多和声作业,人工智能可以马上完成,还能计算出错误,并进行屏蔽。”
人工智能情感大模型,正被刘灏与同事们用于音乐疗愈,“我们与华山医院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音乐处方,有人喜欢每晚听音乐,有些人喜欢周杰伦,有些人喜欢刘德华。我们还对许多声音,特别是中国民族乐器和非遗乐器进行数据标注,制作了一个大模型。”
刘灏团队与上戏表演系合作采集声音,“根据声音样本量身定做声音美化方案,通过实时采样分析,对表演系的学生进行方向性的声音修正,让他们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音色,用声学的量化计算达到字正腔圆,说台词传播更远。”
在国际剧协总干事托比亚斯·比昂科尼看来,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戏剧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人们理应接纳其所带来的积极效益,但同时要警惕这项技术侵蚀、摧毁艺术交流的可能性,要避免损害那些能够为生活注入更多意义与乐趣的、弥足珍贵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今年我观看了一场美妙的音乐演出,现场展示一些风景图片如沙漠、树叶、雪山等。音乐本身非常动人,但图片却是人工智能生成,这破坏了我的体验。我只好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聆听美妙的音乐。演出结束后,我询问了一些同行是否喜欢这场演出,他们都表示不太满意。我们应该接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不要让人工智能毁掉艺术交流,或者其他能够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乐趣的人类交流。”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围绕《未来戏剧学倡议及上戏实践》发表主旨报告。他提出,艺术教育要主动构建未来戏剧学、积极探索未来戏剧“新天地”,上海戏剧学院理应承担起艺术院校的大学使命和学术担当,期待更多的学者朋友们加入未来戏剧(学)的探索与实践,共同谱写未来戏剧(学)的新篇章。上海戏剧学院校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表示,将力求吸引更多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青年学者共同为上戏的发展携手并进,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发展献计献策。
上海创智学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丁晓东,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司徒嘉怡,机遇集团董事长胡世辉,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漫谈》《未来&表演:前沿实验与复杂系统下的赋能及主体性思索》《全感时代与沉浸演艺》,从学科支撑、艺术实践与产教融合多个维度共话未来戏剧(学)建设。分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科艺融合背景下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新质生产力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探索”“数智时代浪潮中艺术学科研范式的变革”等主题各抒己见。
论坛由中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戏剧学院主办。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